“双拥模范城”里看“双拥”
本报记者 李艳红
“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辽源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特别是2012年以来,辽源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目标,全城鼎力、军民携手,共同谱写双拥共建和谐曲。
党政重视——以双拥工作为首要责任
辽源历来就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双拥共建不断强化,军民感情日益加深,曾连续6次被命名为“省级双拥模范城”。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党政军成员单位已达41个,各成员单位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积极参加和开展双拥工作。据统计,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级双拥组织33个,结成军民共建对子13个,军民共建基地3个。
党委政府重视双拥工作,体现在将双拥工作纳入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了党政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纳入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政府绩效管理考评序列。坚持每年召开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市委常委议军会议、军政座谈会议、双拥联席会议等,研究部署双拥工作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全市上下深入持久地组织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各级各部门主动与驻辽部队结对子,经常性地开展军民联欢、联谊活动。凡在建军节、春节等重大节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带队走访慰问驻军和优抚对象。“十二五”期间,财政投入双拥工作经费累计达到5200万元。
党委、政府重视双拥工作,体现在党政干部国防教育培训机制得到有效落实。每年“八一”至国庆节期间,我市都会邀请国防大学或省军分区首长为全市党政机关处级以上和驻军团以上领导干部讲授国防教育课;每年都确定一个双拥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参加主题教育活动的干部群众累计达到130余万人次;在公共场所和主要街区设立双拥宣传牌;市电视台、电台经常性播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电视新闻;广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日、双拥宣传月、军营一日等活动;开展“红色电影周”、“广场文化活动”、人武干部“走乡(镇)进社区巡回宣讲”、“勿忘国耻·珍视和平”图片展等活动;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市烈士陵园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已经打造成全省知名的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品牌。
人民拥护——人民军队人民爱
在辽源,军人优先购票、优先进站,军车免费停放、免费通行已成为传统。
“社区拥军”“法律进军营”“科普进军营”“文化进军营”等系列拥军活动正在深入持久开展。
辽源坚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充分运用各方面资源支持部队建设,把为驻辽部队办实事作为参与支持双拥工作的重要形式,不断提高拥军工作水平。2011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4700多万元,用于营房建设、装备购置、经费补助,有效改善了驻军部队的生活和训练条件。特别是把做好军分区营区新建和解决驻辽部队随军家属住房作为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大事特事来抓,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积极协调配合,主动提供服务,在项目审批、资金争取、建设施工等方面实行特事特办,开设“绿色通道”,保障了新营区建设的稳步推进,随军家属住房社会化保障做法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走在了东北三省前列。2013年,辽源军分区迁入新址,改善了办公作训环境。
我市尽力解决好官兵的后顾之忧,2011年以来,累计为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金4500万元,报销医疗费800万元;投入资金160万元,为78户在乡老兵、伤残军人新建或维修住房,改善了生活条件。退役士兵安置实行以扶持就业为主,自主就业、安排工作相结合,2011年以来共接收退役士兵834人,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年度安置率达到93.4%。按照自愿参加、自选专业、免费培训的原则,积极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有效拓宽退役士兵就业渠道。
官兵挚爱——子弟兵永葆本色
长期以来,驻辽部队广大官兵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以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组织严密、突击力强和人才、科技集中的优势,在完成战备训练任务的同时,积极投身抢险救灾和地方经济建设,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协助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为推进辽源经济转型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13年8月14日至16日,辽源遭遇了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规模的强降雨和龙卷风袭击,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威胁。当狂风暴雨肆虐之时,驻军和武警部队快速反应,立即投入有效救援,出动官兵3000多人次,加固河堤10公里,疏散群众750户,清理城区道路淤泥20公里,确保人员无一伤亡,出色地完成了抢险救援任务,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2011年以来,武警部队在应对火灾等突发事件中,共接警出动3444起,出动车辆5622台次,出动警力27727人次,抢救被困群众273人,疏散被困人员655人,抢救群众财产6064.32万元。驻辽部队为受灾群众捐款捐物52万多元。灾难面前,子弟兵成为抢险救灾的突击队、生力军。
按照“走在前列”的部署要求,驻辽官兵在支持地方建设方面发挥了示范和骨干作用。军分区团以上领导干部与25名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捐资助学达5万余元;驻军部队与120家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有针对性地实施脱贫致富计划,累计投入专项援助资金100多万元。与130多名孤寡老人、贫困党员、贫困老兵、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赠送慰问金、慰问品40余万元;派出16支医疗分队为800多名群众免费健康义诊。驻辽部队把到福利院为老人服务、帮助困难群众解难题定为新兵入营的第一课。同时,注重把扶贫帮困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正是有了这种光荣传统,才有了武警支队龙山中队20年如一日照顾患软骨病的困难户张怀德、武警支队东丰中队坚持连续19年照顾孤寡老人宫玉莲的感人故事。
驻辽部队注重发挥自身力量和资源优势,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广泛开展科技支农活动,与农户结成科技致富对子,培训技术能手。扶持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兵”字号工程13个,涌现出了“甜瓜大王”侯杰、“蘑菇能手”李晓光等一批民兵创业典型,辐射和带动了周边群众先致富、快致富。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累计植树42.8万余株,绿化面积80余公顷,义务献工2000多个,义务献血30000多毫升,清理积雪垃圾32000立方米。
在幸福、平安、和谐的辽源大地上,军政军民鱼水情深、水乳交融,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之树正生长的根深叶茂,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