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创业有更精彩的天空

本报记者 焦红梅

    70多平方米的房间内,8台盲缝机整齐地排列着,工人们的工作有条不紊。深秋时节,走进李怀军创办的金岗袜子缝头厂,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让人感受到阵阵暖意。屋子里轰鸣的袜机,正24小时不停地编织着李怀军的创业致富梦。
    “现在订单比较多,得抓紧生产。”李怀军高兴地说。创业7年来,工厂的规模发展很快。年加工近2000万双棉袜,年收益30余万元,帮助80多个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企业经营得红红火火。李怀军说:“返乡创业这条路走对了!”
    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32岁的李怀军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体校毕业后,李怀军就在天津某家具厂打工,从学徒、焊工到技术部主管,他的事业可谓小有所成。可在外务工的9年时间里,李怀军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寥寥可数,他牵挂着家人,一心想回家干一番自己的事业。2008年,辽源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刚刚起步。棉袜生产、委托外加工,这一想法在李怀军的头脑中灵光一闪。在外奔波多年的李怀军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致富机会,便决定回乡创办袜子加工厂。
    李怀军的创业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可李怀军却坚持走上了他的创业之路,因为他不想一辈子都过着那种波澜不惊的生活。
    万事开头难。想要创业,钱,成了最大问题。向亲戚筹,问朋友借,李怀军可算凑够了2万元钱,购买了机器设备。可实际上,李怀军对袜子生产流程和专业技术一窍不通,更别说办加工厂了。李怀军一边到袜园学习袜子生产技术,一边与各个袜厂联系业务。他不知疲倦地反反复复打了四五十家袜厂的电话。当时正值三九天,李怀军骑着三轮车,一趟又一趟地往袜业园跑,一次又一次地和袜厂老板谈合作,不知碰壁多少次。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家袜厂老板被李怀军的朴实、诚意打动,同意合作,李怀军喜出望外。
    有了袜厂提供的货源,李怀军从本村招来十几个村民,开始加工生产。工厂实行计件工资制。由于工人们没有生产经验,一段时间下来,每天也只能赚到十几元钱。挣不到钱,这活干得有啥意思?为留住工人继续生产,李怀军自掏腰包,每天补助工人们30元钱。他自己更是起早贪黑,辛勤付出。
    可没想到,创业刚刚3个月时,由于工人技术不熟练,加工的袜子因质量问题被厂家退了回来,5000多双袜子积压在工厂里。创业伊始,还没挣到钱,却先赔了1万多元。这对于只有25岁的李怀军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李怀军没有垂头丧气,他知道,创业不会一帆风顺,失败也许是更好的开始,要打起精神好好干!此后,李怀军不断总结经验,强化技术培训,严把质量关。半年以后,随着工人们的操作逐渐熟练,生产量大大提高,袜子质量更加可靠,工厂效益也随之好转。
    李怀军说,袜子销售淡季时,袜厂的加工费不会按时交付给他,但工人的工资却不会差一分钱。李怀军告诉记者,他曾连续3个月借了15万元给工人发工资。李怀军的诚信打动了工厂里的每一名员工。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而李怀军的生意也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一路顺风顺水,主动联系李怀军做外加工生产的袜厂越来越多。如今,与李怀军合作的袜厂已经达到了18家。
    展望未来,李怀军信心十足,他要将自己的加工厂做大、做强,招聘更多的村民进厂,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大鹏展翅欲高飞。在创业的天空里,李怀军正积蓄力量,他要飞得更高,飞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