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经坎坷走出自强创业路
本报记者 宋义泽 焦红梅
一场秋雨过后,空气里多了浓浓的凉意。
9月23日一大早,位于东辽县安恕镇车道村12组的宝钢养殖专业合作社院里,7000余只种鹅正被过秤装车,即将运往江苏扬州。48岁的韩宝钢在一旁不停地忙前忙后,脸上挂满了笑容。
“为了这个家,我必须要努力拼搏。虽然残疾了,但只要自强不息,就能实现美好的人生追求。”说起自己的创业初衷,韩宝钢仿佛又回到了创业之初的那些日子。
1991年,韩宝钢做起了家禽收购生意。这期间,他几乎跑遍了东北三省,也走过南方很多城市。几年下来,虽然吃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但是钱也没少挣。头脑灵活的韩宝钢凭借农村人吃苦耐劳的拼劲儿,把家禽收购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然而,1997年的一次交通事故导致韩宝钢左腿残疾,也让他在医院整整治疗了两个月。生意做不了了,厂方的收购款也一直欠着不还;妻子为了照顾他,毅然辞去了民办教师工作,这些都给了韩宝钢极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不但没能击垮韩宝钢,反而激发了他重新振作的信心,他要挺起脊梁走出精彩的创业路。
2000年,韩宝钢打算在家乡创办养殖场。这一想法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不少乡亲们都不看好他的选择:“干这买卖指定赔钱!”就连韩宝钢的哥哥都劝他:“别再折腾了!”可是,韩宝钢偏偏不听劝,身残志不残的他骨子里就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性,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止他追逐梦想的脚步。规划用地、置办手续、建造鹅舍,连续奋战几个月后,占地15000平方米的集养殖、孵化、回收于一体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了。
规模养殖可不像家庭养殖那么简单。购买鹅苗、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韩宝钢用自己所学的养殖技术精心地管理着养殖场。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养殖场建成当年,韩宝钢从外地购买的10余吨饲料存在质量问题,短短两天时间,就有2000余只雏鹅死亡。畜牧站鉴定为霉菌中毒,可厂家却拒不承认。最后,经过多次与厂家协商,获得了5万元赔偿款,但这给创业初期的韩宝钢不小的打击。他不敢有丝毫马虎,更加小心翼翼地经营着养殖专业合作社。
失败是成功之母。随后一年里忙碌的生意和不断增加的收入,证明了韩宝钢当初决策的正确和可行。可就在2002年,市场行情突然下滑。养殖场的3万只鹅如果按照市场行情出售,必然亏损。困境之下,如何突围?韩宝钢凭借着自己对市场行情的准确判断以及他的执著坚持,一直没有将鹅出售,他也和自己赌了一把。两个月后,鹅业市场行情逐渐好转,韩宝钢不仅没赔钱,还赚了不少钱。
从那以后,韩宝钢就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创业春天。他养殖的种鹅和商品鹅因为品质优良,受到商户的高度认可,不但卖到了辽宁、山东、江苏等地,而且很多南方商户都会亲自上门谈生意。一年下来,养殖专业合作社卖出的种鹅和商品鹅就达到50余万只,200多万枚鹅蛋也被销售一空,合作社的收益更是节节攀升。
“最初创业时,就一门心思想着能把自己家的小日子过得好一点。现在,自己的创业梦实现了,我就想着能带动更多的人,尤其是残疾人一起创业致富。”这些年来,韩宝钢带领近40户农民走上了致富路,在他的养殖专业合作社里,阶段就业的残疾人也达到了60余人。今年,韩宝钢又拿出10万元钱,购买5000只雏鹅免费发放给当地的残疾人,又毫无保留地把养殖经验和技术教给大家,并与他们签订回收合同,保证养殖户无后顾之忧。“不仅自己创业,还要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创业致富,这就是我的追求和愿望。”韩宝钢说。
残疾人创业极其难。然而,韩宝钢用十几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虽历经坎坷,却凭借坚韧执著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多彩创业路。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有一种勤奋叫自力更生,有一种精神叫自强不息,有一种感动叫爱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