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感动 无限情

——访中共辽源市委原顾问董乙弟
本报记者 李奎福

    中共辽源市委原顾问董乙弟是辽源工业战线的老领导。听说记者要采访他,请他谈家乡3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老人感慨万千,十分激动。尽管视力不好,但他在用双耳、用心灵去感受发生在身边的变化。他说,辽源这30年,是改革开放的30年,是快速发展的30年,是让人无限感动的30年。
    我感到,辽源30年来最大的变化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经济建设大发展、人民生活大提高、社会建设大进步、城乡面貌大改观。
    回忆过去,那时候我们积极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逐步淘汰了耗能高、污染大的造纸厂和小水泥厂等企业,淘汰了很多用煤大户。因为我市的煤炭储量逐渐枯竭,我们又是一个缺水的城市,所以,保护煤炭资源和水资源迫在眉睫。这样我们就开始了工业转型,在产品结构上进行大调整,生产实现了规模化、科学化、环保化。我们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掌握了主动权,立足自我,招商引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在,铝业、袜业、酿酒、电力、食品等企业的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农业方面,现在的粮食产量比30年前增加了近一倍。农业生产逐步实现机械化,品种繁多。过去,猪牛羊肉都是派购的。现在,不仅自给自足了,而且还向外销售。人们吃菜早已不分季节,什么时候都能吃到新鲜的南北蔬菜。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些在外地工作的辽源人回来后对家乡的印象是“脏乱差”。时间过去了20年。今天,虽然他们的年龄大了,但对家乡的印象却是越来越好。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感叹:辽源真是大变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