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直走在扶贫助学的路上

市友谊收费站干部职工解囊资助学子,10年来
他们一直走在扶贫助学的路上
高海林 见习记者  陈博琳

    九月的天气分外清爽。在洒满阳光的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操场上,记者见到了优秀学子郭海峰。“没有收费站的叔叔阿姨们的帮助,我今天就不会留在校园读书。将来我要做个有用的人去回报社会,帮助同样需要帮助的人,把爱传递下去。”郭海峰口中的叔叔阿姨,就是市友谊收费站的全体广大干部职工,10年来,他们一直走在扶贫助学的路上。
    爱,来自“不经意间”
    2002年,市友谊收费站成立之初,员工们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过往机动车辆通行费的收缴工作。2003年,收费站老领导和现任站长苏国栋在一次偶然的谈话中得知,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二年级学生韦大敏家住建安镇永胜5组,家境十分困难,目前正面临无力负担学费即将辍学的窘境。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次日,收费站向全体职工发起了“捐资助学,帮韦大敏圆梦”的倡议。在得知韦大敏的实际情况后,收费站广大干部职工踊跃捐款、奉献爱心,3次捐款共为韦大敏筹集学费3560元。这次助学后,韦大敏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郑州大学外语学院。当然,帮助韦大敏的这条助学之路还在继续。
    爱心圆了学子们的求学梦
    韦大敏可以继续上学了!这让友谊收费站的全体干部职工意识到,这份善意不仅可以挽救一个家庭,甚至还能改变一个孩子的未来。贫困家庭的孩子对上学的渴望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继续助学的想法。心动不如行动。在寻找品学优良但家庭贫困的孩子的路上,友谊收费站这一走就是10年。
    2007年,收费站的一名员工反映,家住安恕镇黄羊村6组的孩子郝莹品学优良,但家中只有4亩旱田,母亲在她4岁时就离家出走,爷爷、奶奶和父亲常年患病,家中缺乏劳动力,生活十分困难。收费站领导得知此事后,来到了黄羊村走访,郝莹和家人绝望的眼神令人难忘。回到收费站后,在站领导的宣传和号召下,收费站全体干部职工自2007年开始至以后的3年时间内,一直为郝莹捐款圆梦,共捐助学费5190元,让这个孩子有学可以继续上、有书可以继续读。而郝莹也在大家的关心与帮助下顺利考入长春理工大学。在郝莹入校的那一天,收费站的工作人员亲自将她送到学校,帮她办理入校手续,并积极联系校方,为她申请了贫困补助及勤工俭学的机会。
    2010年,贫困学子石雪同样面临因贫困而辍学的情况。收费站干部职工再次慷慨解囊,3次为其捐款共计5890元,石雪不负众望,最终考取了贵州大学。
    爱心通道新形象
    近年来,市友谊收费站始终坚持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全站干部职工累计捐款达上万元。全站员工用一双双温暖有力的手为贫困学子圆求学梦,让他们不因贫困而终止求学梦想,让他们不再因家庭负担而举步维艰。据了解,虽然该收费站的人员在这10余年中有所调整,但捐资助学的这份爱心却一直都在并持续升温。
    有爱就有希望。市友谊收费站全体干部职工播撒下的是沉甸甸的爱,收获的是学子们充满希望的明天。捐资助学是一项爱心工程,但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收费站全体人员用最实际的行动、最真切的关爱点燃了一个个寒门学子的人生希望,树立了市友谊收费站文明通道的良好形象。

    市友谊收费站领导经常深入学校看望被帮扶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图为苏国栋站长在校领导的陪同下看望学生郭海峰,与他亲切交谈。 本报记者  李善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