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究竟谁占了谁的道?
行人与公交车、出租车各执一词
究竟谁占了谁的道?
本报记者 陈兴权
只要没警察,到处都是“人行路”。
不论何时、何地,的哥们都会“方便乘客上下车”。 本报记者 刘鹰 摄
辽源的交通现状并非是拥堵,而是一个“乱”。这种乱主要是:只要现场没有交警,行人便可旁若无人地随意横穿马路、翻越护栏;只要没有监控探头,机动车便敢做动作,管它什么双实线、单实线,频繁变道、加速抢行。为了解如此杂乱无序的根源,记者分别暗访了行人与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机,一探搞乱交通秩序背后的“三股势力”。
公交车司机:
站外停车的事有,但怪不得我们。一些停车不规范的私家车主,停车根本不管我们公交车,要知道公交车的车体可不比小轿车。有时看到站台里候车的乘客,我们只能打手势让他们过来,谁让咱们的街道这么窄啊!老公交司机贾大哥说。
出租车司机:
“都说我开车猛、抢行,其实我也冤枉,眼看绿灯就剩几秒钟了,前面的“新手”还在磨蹭,不抢能过去吗?还有很多行人根本不看车,也不管什么灯,自顾自地走。”有着20多年驾龄的付大哥已开出租车10多年,车开得好是大家对他的评价。他向记者诉苦说:辽源太小,各种车辆又多,尤其是很多“新手”占道耽误时间……
行人:
我走路又不能把别人撞坏,我看什么灯?说这话的是记者的邻居张大姐。她认为,汽车司机会躲着她,没想过走路还要看什么红绿灯,所以她过马路一直沿用着“无障碍穿越”。刚刚参加工作的小李是大学毕业生,因“朋友圈”比较大,经常在走路时接打电话或发微信,属“低头族”,结果多次被交警劝阻。对此,小李心怀愧意。他告诉记者:“都是大学校园里养成的坏习惯。”
上述声音来自不同群体,虽不能以偏概全,却从侧面反映了造成辽源交通混乱的原因。随着城市的逐步发展,出行质量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这不仅考验着各部门领导者的智慧,也拷问着一个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如果单从表象上着手抓解决,而忽略产生问题的主要矛盾,势必治标而不治本,达不到理想中的预期。
1、开展全民遵守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包括在校学生与社区老年人)。
2、增加停车泊位,开辟更多的公共停车场。
3、适度控制街路绿化景观区域面积,拓宽马路。
4、加强对出租车、公交车等驾驶营运车辆司机的素质教育,把文明驾车列入绩效考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