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的“黑户”找到了“家”

王华荣  杨源泉

    不久前的一天一大早,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满脸洋溢着喜悦笑容的王秀荣大娘专程来到东丰县,将一幅书写着“人民好警察、百姓贴心人”的大红锦旗送到了东丰县公安局拉拉河派出所,代表全家对派出所民警热情帮助她老伴儿张井和找回丢失24年的户口表示由衷的感谢。
    上世纪80年代,家住伊通满族自治县的张井和与当时的妻子结婚,落户到东丰县拉拉河镇。两年后,由于种种原因二人离异,张井和回到了伊通县,又与现在的妻子王秀荣结婚,在伊通县开始了新的生活。由于当时户籍观念淡薄,张井和没有及时将户口从拉拉河镇迁出,直到前几年,张井和患上了双侧股骨头坏死,急需办理农村合作医疗,才想起来自己的户口在拉拉河镇还未迁回,无法享受本地的各项惠民政策,这才与老伴一起于今年5月初来到了拉拉河镇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
    派出所民警热情接待了老两口,按照程序办理迁移手续,可是当调取张大爷的户口档案时,却发现户籍档案室里根本没有张大爷的户口。民警马上又仔细地询问了张大爷的详细信息,根据姓名、出生年月日、迁入时间、迁入地址等细节再次查找,仍未找到。经民警们研究分析,张大爷已经离开24年,很可能是由于在此期间的历次人口普查中常年找不到张井和本人而导致张大爷的户口被村里注销了。民警立刻联系张大爷当时所在的拉拉河镇六道村进行核实,村干部帮着查了许久,也一无所获,但却给民警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一名村里的老户在闲聊时说记得有张井和这个人。
    民警让张井和老两口先回家,并表示只要老人确实是这里的户口,就一定全力把户口找出来,办理好迁移手续。
    送走了老两口,民警们开始了紧张繁琐的调查走访工作。原来的村民和村干部、张大爷的前妻……所有能想到的都尽量联系取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个多月的走访,有多人证实,张大爷当年确实将户口落在了拉拉河镇六道村。而据原村干部称,之前的人口普查中确实注销了很多长期下落不明的户口,张大爷的户口很可能就在其中。众多的证人证言已经能够证明张井和的户口确实在当地,但出于认真负责的态度,民警又分别联系了张大爷在伊通县原住地和现住地的派出所和村委会,由两地的派出所和村委会开具证明,分别确定了张大爷迁出和迁入的具体时间。经过比对,三地的迁出和迁入时间完全相符。民警终于松了一口气,近一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张大爷的户口终于找到了。
    5月29日,张大爷老两口从民警手里接过崭新的户口簿和已经办理好的户口迁移手续,感动得热泪盈眶:“你们没喝我一口水,没抽我一根烟,更没让我们来回折腾过一次,就把这么大的事儿办好了,让我又有了户口,你们对我这算是再造之恩,谢谢警察同志!”
    接过鲜艳的锦旗,微笑着送走王秀荣大娘,民警们又投入到平凡忙碌的工作中,而人民群众的认可则化为一股暖流在民警心中流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