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新向香猪产业要“钱”途,成了!
本报记者 田蓓蕾
核心提示
一个普普通通的养殖专业户,在短短15年的发展中,成立两个公司、一个培育基地、一个专业合作社,将单一的养殖业做出了彩,真正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产业链品牌,不仅带动了大量人员就业,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还将高新技术带入了乡村,实现了市县环保、医学等领域的新突破,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秘诀就是不拘泥于现状,只求不断创新。
从东丰县城中心出发,汽车在乡村小路上行驶半个多小时,到达了王忠新位于东丰镇太和村的生产基地。由近及远望去,7万多平方米的养殖场,一排排的猪舍建设有序,干净整齐,清一色的红砖瓦房,颇具规模。在这里,王忠新将单一的养殖业做出了彩,不仅在香猪产业上赚得盆满钵满,更是实现了完整的产业化模式。钱与前途,王忠新并收囊中。“这就是我家企业了,分两块厂区,是互通的。鸵鸟、孔雀、珍珠鸡在一侧,秸秆饲料在另一侧,其它大部分都是猪舍了。咱们开车四处参观一下。”王忠新边说边发动了汽车。
2001年,王忠新成立了以繁育、加工、销售巴马香猪为主营项目的犍翔牧业有限公司,带着一腔热血,开始进军巴马香猪饲养领域。用王忠新自己的话说,“我是从‘小作坊’的饲养方式起步的,刚开始时香猪仅有280头,孔雀45只,鸵鸟也只有16只,谈不上什么规模。”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个“谈不上什么规模的小作坊”在历经了15年的风霜洗礼后,从养殖加工发展到科研开发再到填补省内项目空白,实实在在地走出了一条不拘一格的创新发展之路。
“我刚开始养猪时,遇到了很多问题,就别提有多难了。种猪是从广西巴马县原种场引进的纯种巴马香猪,到了东北,首先就得克服并适应咱们这儿的寒冷气候。可我对巴马香猪的生活习性并不十分了解,花了很长的时间学习摸索,才慢慢摸着‘道’,这期间也损失了不少。”王忠新为了成功引进巴马香猪,在选种、饲养、繁殖,包括猪舍建造、温度要求、供水标准等方面,整整花了4年的时间,“巴马香猪培育基地”也由此“诞生”。“来,下车看看我们公司的猪舍,怎么样。”走进猪舍,不难发现,一个个隔成方形的猪圈里,都有两头大猪和几头小猪,“这一个圈里就是一个家庭,把它们以家庭为单位来饲养,会对小猪生长有利。”王忠新的饲养理念还真是“以人为本”。
由于王忠新所培养的巴马香猪没有经过杂交,保持了巴马香猪纯正的血统基因,又经过精心饲养,繁殖率不仅越来越高,香猪体质更加强健,肉质鲜嫩,营养价值攀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市场销量越来越好。如今,公司有标准化猪舍、屠宰分割车间、医学实验用小型猪(巴马香猪)培育基地。同时应用生物无害化处理技术,整个场区内外无粪便,无异味,是卫生、环保、无害的标准化养殖加工企业。目前,公司存栏巴马香猪13000头左右,年可繁育和加工巴马香猪10000头。孔雀发展到650只,鸵鸟148只,还有近百只珍珠鸡,已成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随着香猪存栏量的逐渐增加,需要大量的饲料进行喂养。为了节约饲养成本,王忠新又打起了开发饲料项目的念头,不仅能自产自“消”,还能多一条赚钱道。
2005年,王忠新开始运作秸秆膨化饲料项目并成立了东丰县犍翔秸秆膨化饲料专业合作社,当时已达到年产4万吨左右,并且突破了国内秸秆黄贮饲料的空白,实现了秸秆的环保利用。“采用科学的秸秆膨化饲料配方,可适用于猪、牛等大牲畜,特别对生猪和各种特种猪的养殖有理想效果。”王忠新的车停在了秸秆饲料存放区,“看,这些都是准备外销的秸秆饲料,都是利用热效应和机械效应在高温高压下处理过的秸秆,这是目前新兴饲料加工技术。”王忠新所说的经过膨化处理的秸秆饲料,不但能提高秸秆的采食量和利用率,还能克服秸秆体积大、不宜长期保存的缺点,对于减少秸秆浪费、提高秸秆利用价值有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基地使用企业自行研制的绿色肥料喂养,培育了香猪无毒害、安全、健康的绿色品牌,为大力发展香猪产业奠定了基础。
15年的不懈努力、不断探索,王忠新的企业成为了东北三省唯一一家集巴马香猪养殖、深加工、产品研发、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但王忠新始终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一直致力于香猪深加工产品的创新和研发。2013年,他又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签订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生物材料研发项目合作协议书》,成为吉大医院的科研基地,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提供技术支持,开发香猪植皮项目。“香猪的猪皮细嫩、柔软,非常适用于人体植皮。香猪植皮技术现已临床运作几年,主要是对人体烧伤、烫伤、生物美容提供服务,这也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项目,不仅要有医学技术含量,对采用的香猪猪皮也有非常严格的标准要求。”王忠新说起他的新项目,信心满满,“目前,我们已成立了吉林省正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购置东丰县朝鲜族中学,用于改造建设生物科技总部、国家级科研实验室、植皮检测中心和香猪皮加工基地,同时在厂区南侧新建烧伤美容医院。这个项目建成后将填补东三省生物植皮项目的空白,前景非常广阔。”
从犍翔牧业有限公司到巴马香猪培育基地,到犍翔秸秆膨化饲料专业合作社,再到正鑫科技有限公司,一个普普通通的养殖专业户,在家乡的土地上绘画了自己精彩的事业蓝图。做什么,就要做好做活,更要做出价值,王忠新不拘泥于现状,只求不断创新,真正打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链品牌,将高新技术带入了乡村,实现了市县经济、环保、医学等领域的新突破,其创造的社会效益远比经济效益更为不易和可贵。
巴马香猪。 图片由东丰县委宣传部提供
不拘一格挣得更多红利
本报记者 田蓓蕾
一个创造性的实践能否成功,取决于事业的可能空间,取决于发展的路径,更取决于环境和背景。除了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外,要洞悉掌握市场需求,更要具有与人合作的智慧才略,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像王忠新这样的成功,绝不是个例。懂得创新、创造,才能释放出无限能量。王忠新的每一步发展,看似简单,却不简单。选择培育饲养难度大而价值更大的香猪;生产饲料不满足内部消耗还要形成产业;在自家地盘开发项目还得是整套的。而且,每个环节都有所属“单位”,布局合理,分布科学,虽“出处”皆是因养殖而来,但发展却不拘一格,让“1+1>2”挣得更多红利是必然的。
事实证明,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不以“有”为“有”,而以“有”为“本”,加以有效放大扩散,一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