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国强

——从全市学校体育改革看如何增强青少年体质
史继科  本报记者  李艳红

    少年强则国强。体质不强,何谈“栋梁”?在全国喜庆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之际,如何增强我市青少年的体质成为人们关心关注的话题。
    2013年,市教育局面向社会首次颁布了《辽源市直属中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我市学生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31%、56.74%和61.39%。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提高我市青少年身体素质势在必行。
    加强学校体育既是长远大计,又是当务之急。市教育局党委在深入调研、认真研究、反复论证、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决定于2014年重新恢复中考体育考试制度。
    结合我市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市教育局在考试项目设定上,设置了必考项目两个,即1000米(男)、800米(女)跑和一分钟跳绳(男、女)。可选项目在掷实心球项目和排球垫球项目中二选一,每个考生需要参加两个必考项目和一个可选项目,不设保底分数,以总分30分的分值计入中考录取总成绩。2014年,全市共有2614名直属初中毕业生参加了体育考试,满分率2.26%,优秀率45.26%,及格率96.48%;2015年共有2824名学生参加体育考试,满分率4.71%,优秀率59.74%,及格率98.44%。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重视下得到有效提高和改善。
    学生体质健康的改善,很大一部分缘于在学校体育课上的坚持锻炼。体育改革前,学校设置的体育课更多成为老师加课和学生自主复习的课堂,学生们只能望“体”兴叹。保证学生真正上到体育课、上好体育课是实现体育改革、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根本。在市教育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地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体育评价制度,对各学校开足上好体育课情况、大课间活动情况、体育基础设施使用配备情况等随机督导检查,从政策上、制度上保证体育课的开课率和授课效果。
    “我们每周都能在三节体育课上进行跑步、排球、足球等体育锻炼,有效缓解了学习压力,一到体育课时间,同学们都过得非常快乐。”市第一中学学生王哲达是个体育爱好者,跳绳、排球、足球等体育用品一应俱全,身体也通过体育锻炼长得壮壮的。
    体育改革实施后,各学校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全市市直初、高中常年开展排球活动,市第十九中学开展空竹体育,东丰县全县中小学开展武术进校园等特色体育项目。市教育局连续两年举办中学生排球训练营,广泛开展以冰雪项目和冬季长跑等户外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冬季室外体育课,积极促进广大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学校体育改革的触角在辽源市中小学大中专学生运动会上也有深入延伸和全新亮相。运动会不再以传统竞技体育项目为主,适当增设了群众性、趣味性的运动性项目;在开幕式上取消了传统的队列入场式和大型团体操表演,改为学校特色体育展示;在调动学生和观众队伍积极性上,增设了学生才艺展示环节,在竞技体育中融入艺术教育元素,受到了学校和师生们的欢迎。
    “以往的运动会团体操表演,排练时间长、占用课时多,学校和学生都要付出很大的精力。体育改革后,各学校在体育锻炼上都各有特色,在开幕式上展示也正符合体育改革的精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体育改革以来,市教育局先后投入1600余万元,帮助解决了多所中学的塑胶跑道建设和体育考试设备,为各学校配备了体育器材10520件;今年又争取到体育彩票资金,对部分校园场地开放和体育器材进行了维护维修,为体育改革稳步实施提供支持保障。
    拥有良好身体素质是社会对每一个学生的要求。辽源学校体育改革为学生时代养成健康身体、锻炼强劲体魄提供了有益平台,助力学生实现强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