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嫂 警魂

本报记者 付晓娇

    她是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女人,一个慈爱的母亲,更是一个让患病的丈夫重返岗位的好妻子。她叫张艳华,是东辽县聚龙潭水库管理局财务科长。
    1994年,初为人妻的她,有个温暖幸福的家和一个可爱的儿子。本以为这样幸福快乐的日子会长久下去,可在2010年3月,丈夫张万宝在工作期间突发脑血栓,打破了这个家原本的宁静。更让人没想到的是,2011年6月,丈夫的病再次复发,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刚知道丈夫突发脑血栓的消息,张艳华瞬时感觉天昏地暗,难以接受。她说:“当时,就觉得眼前一片乌黑,大脑空白,感觉天塌了。家里的顶梁柱垮了,日子咋过?”但她又想到了父母和孩子,于是张艳华选择了扛起家里的一切。在丈夫患病期间,张艳华常说:“选择警察当老公,今生无悔。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他能够尽快好起来,能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
    为了给丈夫治病,她向单位请了假,不辞辛劳地陪着丈夫到长春、沈阳、内蒙古、北京等地治疗。家里的积蓄花光了,就向亲戚朋友借,尽最大努力为丈夫治疗。后来,为了帮助丈夫康复,她买了很多书籍,自学针灸按摩,希望能让丈夫早日康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离不弃,用爱相伴,一照顾就是4年多。苍天不负有心人,2014年春节过后,丈夫张万宝的病情有了转机,可以自己行走了。这给了张艳华巨大的动力和坚强的信心,她在家里安置了很多自制的康复器材供丈夫锻炼使用,以便丈夫的病情好转。
    尽管生活给张艳华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但张艳华从不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每当同事问起她的种种困难时,她总是轻描淡写地带过,然后再面带微笑地诉说着丈夫和孩子的进步。张艳华就是这样一位刚强的女性,为了全心照顾好家庭,她省吃俭用,精打细算,从不打扮自己,把钱都用在了老人、丈夫和孩子的身上。即使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她也没有向组织要求一个字,伸过一次手,也从未向组织上求助过一次。对于她在工作中的表现,同事们都竖起大拇指,但她总是淡淡一笑说:“没有什么,我只是尽了我该尽的义务和责任,只要我还做得动,我就会尽全力去努力。”
    结婚20多年来,张艳华一直在丈夫的身边默默地支持他。婚姻初期,丈夫张万宝一直在刑警队工作,当刑警的妻子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牺牲和委屈,刚结婚第三天,张万宝就忙着查案,在乡下一待就是20多天。但是张艳华一句怨言也没有,她觉得嫁给了警察就意味着奉献和承受,自己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刑警出差办案是家常便饭。一次,张艳华生病住院,她多么希望丈夫在身边陪护,可是刚刚到医院门口,张万宝就接到命令,立即出差办案,见丈夫为难,张艳华平静地说:“我没事,你去吧,一定要注意安全!”七天后,丈夫将犯罪嫌疑人押解回来,她见到丈夫时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为你感到骄傲!” 她理解丈夫,支持丈夫,细心照顾好家庭和孩子,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公安工作之中。在她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下,丈夫张万宝勇创佳绩,屡立战功,先后荣获全省优秀责任区中队长、优秀派出所所长光荣称号;带队3次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20多次被上级公安机关嘉奖。
    “屋漏偏逢连雨天”,不幸再一次降临,2013年初,张艳华的母亲又患重病卧床不起,张艳华身上的担子又加重了,一边照顾丈夫,一边照顾母亲,同时还要工作,用她孱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用心照顾丈夫和母亲,没有一声苦,也不叫一声累,默默地承受来自经济上、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压力,用博大的情和无私的爱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张艳华就是这样一位警嫂,用无限的热爱关注着公安事业,用爱的炽热燃起了丈夫带病投身公安工作的热情,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人间有真爱,张艳华的爱默默无言、平凡无奇,却震撼人心,充满巨大的力量。
    记者手记:承受着家人聚少离多的思念,她尽心尽力地支持丈夫的工作,丈夫患病期间,她毫无怨言的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这份炽热之情为她柔弱的肩膀增添了力量。她用行动诠释着一位警嫂的职责,更是用无闻的付出彰显着一代警魂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