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抗战 铭记历史

    存证: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世界人民团结一心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者的英雄壮举;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是一把尺子,衡量着在那个战火纷飞的特殊年代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天地人心;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更是一部活化、物化的史书,书写述说着那页人类史上可歌可泣、难以忘怀的故事。

见证抗战 铭记历
——写在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开馆之际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重要的时刻,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经过偶然的发现、艰难的求证、及时的保护、科学的重建,于8月18日正式面向世人揭开神秘的面纱。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辽源市开发、重建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的历史、现实和教育意义巨大,影响深远,这不仅将成为辽源市的又一张历史“名片”,还将推动全市文化的发展。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开馆当天,盛况空前,不仅有省、市相关领导和美国驻沈阳领事馆的代领事及美国海军陆战队代表参加仪式,还吸引辽源市社会各界代表400余人参观了展览馆。
    今天,本报特发此专刊,和广大读者一起回顾那段历史,并见证辽源的这个重大历史时刻。

    历史回顾
    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发现过程
    1992年10月,美国“奉天幸存战俘联谊会”会员帕·泰克向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发出求助信,称自己在二战期间曾经在日军设立的“奉天俘虏收容所”有过3年痛苦的战俘经历,他本人非常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回到沈阳的战俘营遗址亲眼再看一看。至此,日军在中国东北设立了关押盟军战俘营的历史才浮出水面。
    时任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领事助理的杨竞先生根据帕·泰克在信中提到的线索,在美国对知情者进行了调查和寻访。同时,参照美国国家档案馆解密的资料,于2003年1月出版了纪实文学《奉天涅槃——见证二战日军沈阳英美盟军战俘营》。在这部书中详细记载了日军于二战期间在中国东北沈阳、双辽、辽源设立专门关押从东南亚战场俘虏的美、英等盟国军队战俘的战俘营经过。书中特别披露了日军在吉林省辽源市(原西安县)秘密关押美军驻菲律宾最高军事长官温莱特中将和英军驻远东马来区司令帕西瓦尔中将等高级战俘的史实,还刊登了温莱特中将刚被解救时恰逢62岁生日,与美国营救队员哈尔·雷斯(中文名字李奇,也叫李和德)在原西安县北大营的合影照片。
    2003年9月23日,美国“大华府日本侵略史”协会副会长王鄂先生与美国退役军人哈尔·雷斯等11人来辽源市北大营寻找二战期间日军设立的关押盟军高级将领的战俘营遗址。由于事先没有与辽源市任何单位沟通,再加上辽源市很少有人了解这件事情,所以当时影响不大。
    2004年8月,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根据纪实文学《奉天涅槃——见证二战日军沈阳英美盟军战俘营》的记载和美国国家档案馆提供的电影胶片和照片,编辑制作成5集《战俘存亡录》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其中播出了辽源战俘营内部房舍照片等资料。2007年8月和2008年12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和广东省深圳电视台卫星频道《解密》栏目也作了详细报道。
    2007年9月18日,辽宁省委党校离休教授、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名誉会长张一波先生与鲁迅美术学院退休教授、中国著名雕塑艺术家、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副会长郭振和先生一行5人来辽源市北大营考察战俘营遗址,并提供了有关资料,发动辽源市史学爱好者共同研究战俘营的历史,揭开了辽源市的相关部门及广大史学爱好者们广泛研究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历史的序幕。
    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保护建设过程
    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自从2004年被发现至今,已在国际、国内产生深远影响。2013年8月,150分钟纪录片《活着回家——辽源日军高级战俘营实录》在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凤凰大视野》栏目面向全球播出,进一步增强了侵华日军辽源战俘营旧址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已经被批准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吉林省国防教育基地,并正在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吉林省委、省政府几任主要领导同志都对该旧址展馆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对旧址展馆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作出过重要批示。辽源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关于展馆部署,在国家相关部委、吉林省相关厅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在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关怀下,精心组织、科学安排、攻坚克难,于2010年启动战俘营旧址抢救性恢复、文物本体保护工程,2011年启动辽源军分区异地迁建工程,2012年开始进行国内外相关文物征集工作,2014年启动战俘营展览馆建设、景区综合治理、展览馆内部展陈工程等,现各项工程已经整体竣工。整个旧址占地面积为27954平方米,展览馆建筑面积为2097平方米,旧址广场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展览馆内部展陈文物数百件,累计投入保护建设资金近5000万元。

    展览馆的建设是在保存历史
    伪满皇宫博物院研究员  陈春萍
    我是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里面所展出的内容和展出内容顺序的设计者,基本上全程参与了展览馆的建设。从一定意义上说,展览馆展出的图片和相关资料折射出了整个太平洋战争的状况和日军对盟军战俘的历史演变过程,这不但是对那段历史的见证,也是对中美人民在战争中结下的友谊的象征。
    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尽管规模小,关押的人数少,但其具有的秘密性和高级别性使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这里关押的战俘是日本在东南亚战场上俘获的最高级别的战俘,战俘们的级别、身份和经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日军把战俘营设在辽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是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的证明,是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受难的证明。
    西班牙自然主义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有一句不朽的誓言:“忘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每个人都不应该忘记历史,每一个国家都应该保存历史,每个民族都必须反思历史。二战虽然已经远去,但历史警钟长鸣。日军投降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军在各地的战俘营大多被改变用途,或拆毁或重建,能保存下来的,已经寥寥无几。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的保留和展览馆的建设,是为了保存历史,是为了真实的还原历史,是为了让更多人记住那段历史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和规律,使后人少走弯路。

    展览馆的开放将提高辽源的知名度
    政协委员 市工商学校党委副书记 曲道德
    建设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是我多年的一个梦想,闻听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开馆这个消息,我非常高兴。我对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有所研究,这里原来有一排极不引人注意、普普通通的红砖平房。然而,这里却尘封记录着一段波澜起伏、撼人心魄的历史。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的发现揭开了那一段尘封很久的历史往事。为了保存那段珍贵的历史记忆,我市很好地保护了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和新建了展览馆。
    我认为,展览馆的开放意义重大。首先,展览馆的开放有很大的历史意义。展览馆大量的珍贵历史图片,还原了这段不愉快的史实,让人们真实的认识到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岁月。其次,展览馆的开放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辽源高级战俘营关押的盟军战俘的级别之高且人员高度集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极为罕见的,它的遗址也是不可多得的极具文物价值的世界级宝贵遗产。最后,展览馆的开放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展览馆的开放对未来广大青少年有着极为重要教育意义的基地,它可以告诫世界人们以史为鉴、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珍爱生命。
    除此之外,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的建成和开放将大大提高辽源在东北亚地区的地位和知名度,这将对辽源的文化和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带你看展
    一座珍贵的历史回廊
    ——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
    步入战俘营展览馆,就像走进了一座历史的长廊,最先映入脑海的是“太平洋战火之初”展区。这里展出了很多珍贵的历史图片和资料。参观者在这里可以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悍然发动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的具体时间;珍珠港事件第二天,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美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并让麦克阿瑟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后来,罗斯福调麦克阿瑟去澳大利亚,委任他的助手温莱特为菲律宾战区总司令。
    随着脚步的前进,走进了第二展区黑色的“囚程世界”。参观者可以在这里了解以下事实:日军将这些战俘从巴丹半岛押送到100英里以外的日军集中营。押送过程,日军不但对这些战俘断粮断水、肆意殴打,甚至砍杀和活埋。 不久,日军又将他们迁移到台湾,先后关押在花莲战俘营、玉里战俘营和木栅战俘营。
    参观者走到了第三展区,可以看到当时的伪满洲国西安县,图片里面记录着当时东辽河畔的边塞古城,日本西安炭矿株式会社,还可以看到许多日本士兵留下的文物。
    接下来,参观者便走到第四展区——“‘北大营’的267天”。在这个展区展出了这些高级战俘从1944年12月1日至被营救前在战俘营生活有关的一些历史和当时使用的物品。这些战俘中有中将4名,退役中将1名,少将4名,总督5名,大法官2名。通过参观,参观者可以了解到当年“北大营”卫生条件非常差。战俘营除了周边的围墙,还有暗堡,地道、地下室等设施。
    走过这一段路,参观者便到了第五展区——“我回来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战俘们终于看到了可以回家的希望。在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二天,美军派霍尔雷斯(李合德)和拉马尔等6人前往奉天,开始营救盟军战俘行动,此次行动被称为“北美红雀行动”。温莱特在回忆中说:“没有中国农民的帮助,我是不可能回到美国的。”在这个展区展出了与此相关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
    参观完第五展区就是第六展区——“远逝的背影”。在这个展区展出了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从这些照片中,参观者可以得知:温莱特回到美国后受到英雄般的欢迎,美国政府给予他最高荣誉;1946年1月,温莱特还被委任为美国第四集团军司令;珀西瓦尔回到英国后受到了冷遇,1946年以中将身份退役;荷兰中将海尔·塔·普尔顿,爱德华·金等人于1946年退役;香港总督杨慕琦、英属海峡殖民地总督托马斯爵士等人都官复原职;斯塔夏沃尔返回荷兰后,谢绝了女王要他再次担任总督的要求,后成为荷兰驻法国大使和驻北约代表。
    来到历史回廊的尽头就到了最后一个展区——“大事记”。这里墙壁上记录着历史大事。

    公众声音
    【建设者】姜天林
    “能参与建设让我无比自豪”
    兴和公司的姜天林,从土建工程开始就全程参与了展馆建设。当知道这次的工程是为记录二战做展馆,他和公司的同事们都非常重视这次的工作。为了赶工期,大家加班加点,工地上的机器24小时不间断地运转。为了保证质量,有关主管领导每天跟进,时刻关注着工程进展。
    在开馆当天,姜天林和参观者们一起走进展馆,看着这座仅用2个月就完成全部土建工程的建筑,变成一个充满科技含量、内容丰富完善的展馆时,他说:“能参与到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的建设,再一想到将来还有更多的人通过这个展馆了解到当年的历史,这让自己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
    【记录者】梁贵臣 高云龙
    “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
    梁贵臣与高云龙分别是辽源市作家协会和辽源市美术家协会的成员,为纪念抗战的伟大胜利,他们曾到侵华日军高级战俘营旧址参观,了解到辽源曾是侵华日军秘密关押高级军官的战俘营,这让他们萌生了刻录这段历史的欲望,于是用了近20个月,他们联合创作了《二战盟军辽源高级战俘营史画》。
    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开馆,梁贵臣和高云龙作为第一批参观者来到了展馆,他们说:“70年前的今天,正是美军的特别营救小组来到辽源的日子,也是关押在这里的高级战俘们重获自由的日子。挑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开馆,一定能让更多人记住历史,珍享和平。我们作为辽源书画界的成员,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创作更多的抗战作品,让更多的人铭记那段历史的同时,知道辽源、了解辽源。”
    【讲述者】何宝安
    “我们要牢记这段历史”
    今年78岁的何宝安,在他出生的那个年代都是经历过苦难压迫的人,他们更加了解战争,对抗战的胜利也有着更深刻的体会。时光的流逝已经让何宝安剩不下多少儿时记忆,但一提到和那段岁月有关的事情,那种压抑和无奈的心情,仍在他的心中留下深深地烙印。
    在参观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时,他向记者谈到参观感受时,他的眼圈微红,激动地说:“我很荣幸能率先到展馆参观,通过看那些过去的展品和资料,让我回忆起很多当年的故事。他们的事迹就让我感动,我觉得展馆的建立很有必要,我们要让后人牢记这段历史,以史为鉴,催人奋进。”
    【参观者】于振华
    “这是教育孩子最好的课堂”
    在得知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将于8月18日开馆时,于振华和好友徐春香就相约要带着她们的孩子来参观。在展馆里,两个孩子惊讶地拿着母亲的手机拍着各种展品,一边听旁边的解说员讲解着。
    于振华说:“我女儿才小学二年级,现在的生活条件好,所以让她不能切身感受到那段抗日年代的苦难生活。年龄的原因又让她所能接触有关战争的东西有限,每次从电视中看到讲述抗战的故事,孩子们都不能理解,甚至也不肯相信那些故事是真实的。今天,我们带着孩子来展馆参观,就是想让她们明白那段历史的真实性,也让他们更加直观地面对战争,这是教育孩子了解历史的最好课堂。随着时间的流逝,那段历史的见证者也将逐渐离开我们,能留下的只有一个个的记录。但这段历史本应被时刻牢记着,因为我们的未来靠孩子去传承,所以无论是抗战的历史还是日军侵华的罪行,我们都要好好地记录下来并告诉给他们,同时把爱国主义的信念牢牢地树立在他们心中。”



结伴而来的参观者


认真观看展品的军人


一位老者在这里久久地驻足


展览馆开馆当日,参观者络绎不绝。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  锋  刘红娇  见习记者  祝琪尧  实习生  杨  鑫  采 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夏景明  见习记者  王彦雨  实习生  陈炳君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