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转非”车辆不再“隐身”

本报记者  刘 鹰  摄影报道


民警给“营转非”车辆粘贴禁运公示牌。

    8月10日,记者在市交巡警支队公路大队开展的“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主题宣传活动现场获悉,公路大队在管辖范围内开展了“打非治违”集中整治交通违法统一行动,从根源上杜绝“营转非”车辆从事经营活动给道路交通安全埋下的隐患。
    今后,市民见到车身上贴有红色贴纸并印有“禁止本车从事营运业务”白字的大客车,请千万不要乘坐。交警部门介绍说,营运性质的大客车在行驶15年或80万公里后,车辆将被强制报废。而在车辆报废之前,交通部门将根据大客车等级、年限、行驶里程等数据,对车况和乘客安全等方面进行评估,最终确定是否具有营运资质。也就是说,没有超过强制报废年限的大客车,通过检测后依旧符合上路行驶的车辆在转为非营运车辆后,可以继续行驶上路,但其车辆已经失去了营运载客的安全率,而这类车辆再度载客拉活儿就成了“黑车”。
    为防止这类“营转非”车辆继续从事营业性的运输活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交警公路大队对辖区内“营转非”大客车进行了身份公开,在车尾、车侧门窗或车窗下方强制张贴了统一的长条式提示车贴。除了印有“禁止本车从事营运业务”的字样外,还公布了举报电话,在区域内形成全民全天候监督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