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大拿”和他的女神忒弥斯
本报记者 汪 琳
“我想咨询点公证的事,问谁最靠谱?”“走廊紧里面那屋有个老胡头,找他准没错。”人们口中的“老胡头”名叫胡明仁,人如其名,他不仅是辽源乃至全省公证领域的名人,还是群众公认的法律“大拿”、专家。“我在法律公证这条路上走了30多年,左手擎法律天平、右手持正义之剑的希腊女神忒弥斯一直是我心中的一团火,时刻照亮我要追逐的方向。”回忆起倾注青葱岁月、美好年华的公证事业,胡明仁如是道。
1983年,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土生土长的长春小伙胡明仁从长春联合大学(现今为长春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后,背着简单的行囊和其他几名同学一道分配到辽源市国信公证处,成为一名普通的公证员。“我就是喜欢法律,想用法律的利器维护百姓的权益。”从青涩到成熟、从略显稚嫩到经验老到,胡明仁不忘初心,与他的女神忒弥斯一路同行。
沾上工作瘾,“闷葫芦”秒变“三寸不烂之舌”
闷、不爱说话、性格内向,是胡明仁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同事和家人常调侃他是个“闷葫芦”。生活中不善言谈、为人低调的他,有一个这辈子都戒不掉的瘾——公证工作。一旦沾瘾,立刻变身为侃侃而谈的“金刚战士”。
1996年,由于工作需要,辽源市公证处要求派出一名公证员到辽源矿务局公证办事处工作,然而艰苦的条件、恶劣的环境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当领导们一筹莫展时,胡明仁主动请缨,与矿工们一起下井或上门为他们办理劳务合同公证,走访并帮助矿区企业办理承包经营、修改合同等多项事宜,一改以往矿工跑几十里路、花上至少两天时间才能办好劳动合同公证的情况。
一次,西安煤矿需要录用几百名井下协议工,为了方便办证又不影响安全生产,胡明仁干脆把办证地点搬到井口。夕阳落下,他开始帮下白班的工人审查合同、解答疑问、调取笔录;星光渐远,他又接着为下夜班的工人进行公证工作。当时,还有一些矿工对法律政策一知半解、因为财产分配或房屋产权问题而引发一系列家庭纠纷,一向少言寡语的胡明仁打开了“话匣子”,站在矛盾双方客观分析情理,一趟趟地跑到矿工家中耐心劝说调和、讲解法律知识,将激烈的矛盾化小化无。“矿工的工作非常辛苦,也非常危险。作为法律公证人,我有义务替他们维护权益、提供法律保障。”胡明仁坦言。
三年间,百里矿区的大大小小百余口矿井,他闭着眼睛都能一一道来;从市区到矿井的路线方向、每位矿工的情况和需求他都熟记于心;6000余件矿工劳务合同公证、300余件企业公证事项、200余人次法律咨询、多次调解矿工家庭矛盾纠纷全部经他之手。
长期的繁重工作让胡明仁难逃职业病的“魔爪”——他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可就算千针刺痛的感觉折磨着自己,这个“闷葫芦”也一声没吭,悄悄隐瞒了病情。2014年,胡明仁的病情加重,领导和同事方知其颈椎骨质增生造成神经元损伤,手臂肌肉萎缩,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瘫痪。同年9月,做完手术不足一个月的胡明仁不顾医生叮嘱,带着颈椎保护装置重新回到岗位,用温暖的笑容和热情的言语迎接久违的群众。
公证不忘公正,“铁板”也有柔情时
参加工作32载,“忒弥斯”这个名字在爱好文学的60后法律“学霸”胡明仁心里的位置和牵动的情感从未改变,无论身居何位,他都坚持自己的原则:该核实的材料,宁愿多跑几趟,也绝不放过任何疑点;该调查的事情,宁愿多问几句、多做几页笔录,也绝不漏掉一个细节;该拒绝的请求,就算关系再好,也没有回旋的余地。正因如此,有人形容他是一块无痕的“铁板”,刀穿不透、火烤不化,是投机耍滑、玩猫腻的“绝缘体”。
2014年,一家民营企业负责人为了逃避所欠的银行债务,想托关系办理借款合同公证,便找到担任公证处主任的胡明仁。“千年老妖也难逃孙大圣的火眼金睛”,经过反复审查,胡明仁发现其所提供的借款合同是假的,不符合《公证法》,当场拒绝办理。该公司负责人软硬兼施,屡次打出“官压牌”“人情牌”“利诱牌”,而胡明仁却只丢下一句话:“法律面前没有‘后门’,也没有‘前窗’,公证就是为了公正。”
今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辽源矿区采煤塌陷区治理工程历经8年终于全部完工,居民们可以告别破旧的棚户区、住上新楼房,可新的问题出现了——分房。胡明仁向来“不打无准备之仗”,为了掌握拆迁的第一手资料,胡明仁每天迎着刚探出头的朝阳赶赴治塌现场,与治塌办工作人员一同丈量拆迁房屋面积,直到夜幕落下才收工。分房时,经常去外省考察学习的胡明仁学以致用,在全省率先实行电脑摇号分配,根据搜集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进行公证,而涉及房屋分配的25855户居民亲眼见证证据保全公证、公开公平摇号分配等操作后,无一人有异议或闹访。事后,舒兰、蛟河等地的公证机构闻讯而来,找到胡明仁学习、“取经”。
摘下工作时讲法讲理、不讲私情的“铁面”,胡明仁也很柔情。2011年的一次包保帮扶活动中,胡明仁结识了成长在单亲家庭、生活窘迫的潘氏姐妹:姐姐刚刚考上吉林大学,妹妹还在上中学。为了不让这对姐妹辍学,他每年都带头捐款,为她们筹集学费、解决部分生活费,给读初中的妹妹送午饭,节假日探望并送去一些慰问品。现已大学毕业的姐姐说:“如果没有胡叔叔他们长期不懈的帮助,我可能早就与大学失之交臂,也就不会对今后的生活更有信心,我觉得我很幸运。”
世界那么大,他偏偏要留下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与胡明仁一起从省城分配到小城的同学们陆陆续续升职调回省城、调到法院检察院工作,亦或是转行从商等,风光无限,唯独胡明仁还在“原地踏步”,甚至拒绝上门的好机会。懂得灵活变通、技术过硬、多次帮助省里解决“疑难杂症”的胡明仁早已在省公证处的“专业技术达人榜”上挂了“号”,不少司法公证机构争相要“挖”走他这块“宝”。高官、高薪、高配摆在面前,胡明仁偏偏不为所动。一向平和的妻子忍不住数落他:“爸爸出资给你在长春做生意,你不去。现在,有调回省城又升职的好机会,而且还是干你的老本行,你又推三阻四。你怎么就不求上进呢?”“法律不分地界,在哪都一样。只要老百姓需要我,我当个‘路人甲’又何妨?”胡明仁淡然一笑说。
名利拂过依旧风轻云淡,胡明仁每天照常夹着自己的公文包挤公交车去上班,帮助小微企业办理、修改产品销售合同和反担保合同,对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研判,最大限度降低企业风险,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生产资金问题;由于近年来房屋动迁、价格上涨,一些群众想卖房,可又苦于当时没有及时与房主办理产权过户手续,有的因年头太久根本找不到出卖房屋的当事人,无法办理产权过户手续,胡明仁一边安抚百姓焦急的情绪,一边主动与产权处领导研究协商,通过率先在全省开办房屋买卖事实公证,解决了广大群众办不了产权证的难题。
“执法之路上,有时需要蒙上双眼,才能不被周遭的名利、权位‘激流’绊住双脚。”可胡明仁不信这个“邪”,他说:“如果根扎在群众里,心中盛满公正与真理,又有多少‘小鬼’能阻挡得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