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永林举旗抗日
常永林,字秀山,生于1888年9月29日,辽宁省清源县人。1909年,定居西安县(今东辽县), 1929年12月27日,西安县政府委任常永林为联合村自卫团总指挥。
1931年12月4日,得知河本大作要来接收西安煤矿,有人主张去车站迎接,常永林毅然地掏出手枪说:“谁要敢出城欢迎日本人,我就毙了他!”迫使代理县长戴东藩没敢做出迎接日本人的决定。当即常永林召集民众,前往火车站举行反“接收”的示威活动。次日晚,常永林等带西安县自卫团骑马持枪,包围河本大作投宿的旅馆,向空中鸣枪,用武力威逼河本大作离开西安县。代理县长戴东藩听到枪声,带20名警察赶来,将其劝返。
1932年2月,东北抗日救国会派宣传部长车向忱秘密来到西安县城,鼓励他组织一支抗日的武装。常永林率亲朋好友30余人,宣布组建队伍,起事抗日,队伍人数很快发展到3000余人。他们手执扎枪、大刀,肩扛土枪、洋炮,活动在西安县、东丰县,转战于磐石、梅河口、抚松等地。
1932年3月21日,辽宁民众自卫军成立,总司令唐聚五正式将常永林抗日队伍收编为辽宁民众自卫军第二路军,委任常永林为第二路军司令,授少将军衔。常永林率领二路军官兵在王二爷大窝棚与日军交战,拆毁黑山头10余里的铁路,夜袭山城镇,截取南花园日伪军的服装和大量武器。采取游击战术打击山城镇、二龙山、草市、大杨崴子的日伪军,配合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部队击败进犯的伪军邵伯良部队。而后,他率领的二路军将士受到日伪军的疯狂追剿,不得不转战于辉南、靖宇、抚松一带,与唐聚五部汇合进行抗日斗争,开展游击战。1936年,唐聚五部队在八道江战斗失利,由于弹药不足、给养短缺,加之敌我力量悬殊,为保存力量,被迫分散撤离,常永林隐居北京。 (辽源市档案馆供稿)
1931年12月4日,得知河本大作要来接收西安煤矿,有人主张去车站迎接,常永林毅然地掏出手枪说:“谁要敢出城欢迎日本人,我就毙了他!”迫使代理县长戴东藩没敢做出迎接日本人的决定。当即常永林召集民众,前往火车站举行反“接收”的示威活动。次日晚,常永林等带西安县自卫团骑马持枪,包围河本大作投宿的旅馆,向空中鸣枪,用武力威逼河本大作离开西安县。代理县长戴东藩听到枪声,带20名警察赶来,将其劝返。
1932年2月,东北抗日救国会派宣传部长车向忱秘密来到西安县城,鼓励他组织一支抗日的武装。常永林率亲朋好友30余人,宣布组建队伍,起事抗日,队伍人数很快发展到3000余人。他们手执扎枪、大刀,肩扛土枪、洋炮,活动在西安县、东丰县,转战于磐石、梅河口、抚松等地。
1932年3月21日,辽宁民众自卫军成立,总司令唐聚五正式将常永林抗日队伍收编为辽宁民众自卫军第二路军,委任常永林为第二路军司令,授少将军衔。常永林率领二路军官兵在王二爷大窝棚与日军交战,拆毁黑山头10余里的铁路,夜袭山城镇,截取南花园日伪军的服装和大量武器。采取游击战术打击山城镇、二龙山、草市、大杨崴子的日伪军,配合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部队击败进犯的伪军邵伯良部队。而后,他率领的二路军将士受到日伪军的疯狂追剿,不得不转战于辉南、靖宇、抚松一带,与唐聚五部汇合进行抗日斗争,开展游击战。1936年,唐聚五部队在八道江战斗失利,由于弹药不足、给养短缺,加之敌我力量悬殊,为保存力量,被迫分散撤离,常永林隐居北京。 (辽源市档案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