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指南针”
——八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吉林日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习总书记这一重要思想,为我们扎实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发展,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
民生是指南针,为我们指明发展的根本方向。“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检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不是靠冷冰冰、抽象的GDP数字,而是人民生活品质改善和幸福感提升,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这就需要我们破除盲目的GDP崇拜,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到我们全部工作中;同时,民生工程不能搞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是要“发扬钉钉子精神”,“紧扣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才能让群众有真切的“获得感”。
民生是指南针,为我们夯实社会稳定的基础。民生工程是民心工程,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前提。民生工作做得有多好,我们得到的民意拥护就有多广泛,我们的执政基础就有多深厚。“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在“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但只要有靓丽的民生成绩兜底,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我们都可以充满底气、保持定力、满怀信心。
民生是指南针,为我们找准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要全面把握发展和民生相互牵动、互为条件的关系”,改善民生,既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各领域深化改革、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经济发展可以为强化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反过来,社会保障的完善和民生的改善,又会让人民群众减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释放出更多的有效需求,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增长点、投资机遇和产业发展空间,从而拉动经济更快增长。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吉林,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都面临艰巨任务。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学习领会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到惠民生与稳增长之间相互牵动、互为条件的内在逻辑,在改革发展实践中用好“民生”这个“指南针”,走出新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让振兴发展成果惠及吉林全体人民! (转自《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