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严三实”的政治文化内涵和时代导向意义

刘 斌

    “三严三实”既是党建的时代精神,也是执政兴国的时代要求。“三严”为体,是基础;“三实”为用,是目的,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一、“三严三实”的政治文化内涵
    1、“三严三实”是执政兴国的精神源泉。只有党员干部做到“三严三实”,党的执政力量才能不断强大。孟子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古往今来,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民心要靠执政党的作为去获得。党员干部如果不能做到“三严三实”,就不会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各级党组织的作用就无法发挥,党的执政基础就不会牢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三严三实”是巩固执政基础和实现执政目标的重要保障。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是党组织凝聚人心的养命之源。 
    2、“三严三实”是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党的事业是什么?是人民的事业。党之所急,是人民所需。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靠谁来完成?要靠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联系各界群众来完成。党是领导力量,干部是中坚力量。电影《焦裕禄》《杨善洲》我们都看过,他们都淡看名利,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带领广大群众艰苦拼搏,正是这样,我们才离小康的目标越来越近。
    3、“三严三实”是正党风化民风的实践规尺。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员干部“要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三严三实”是一种底线要求。一是政治底线。讲政治是最基本的要求,说话办事一定要考虑后果,避免稀里糊涂犯政治错误。二是道德底线。党员干部不同于普通群众,只有“道德当身”,才能“不以物惑”。三是法纪底线。要敬畏法纪,权力意味着责任,用权失误就要受到追究,滥用权力更要受到惩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干扰和诱惑增多,“三严三实”堪为党员干部做人做事的“护身符”。
    二、“三严三实”的时代导向意义
    任何社会,人都是受欲望驱使而在能动取舍中发展的。人的欲望是难以满足的。用经济学上的术语来说,人的愿望资源永远都是稀缺的。我们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实现什么样的社会目标,人的发展是关键中的关键。
    1、“三严三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党员干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践行者和推动者,只有树立了坚定的道德理念,才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充满自信,并成为忠诚的践行者。孔子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说为官从政者的道德对群众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良好的“政德”无疑是一种强大的正能量,它不仅能升华自己,令人信服和敬重,还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带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正能量的聚合和释放。领导者的人格是一种精神境界,一种政治品质,一种思想格调,一种价值取向。河南省登封市原公安局长任长霞因公牺牲,当她的灵柩抬出时,群众高呼任长霞的名字,泣不成声4公里长、吊唁的群众达20万(人)次,相当于登封市全部人口的三分之一。与此相反,有的领导干部当他因工作调动离开时,许多群众奔走相告,为他们所不喜欢的人终于离开而感到庆幸。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优秀党员干部用自己高尚的情操感染教育着千千万万的人,无论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下,坚定地跟着共产党走。
    2、“三严三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目标的需要。“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理、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以踏石留痕、抓铁有印的精神来实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席地而来,浩浩荡荡,其特色之一,就是能以厚德载人载物。其实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本性”,是有着有巨大能量的,关键是如何唤回它、激活它、放大它,使它成为强大的正能量。
    3、“三严三实”是培养持久创业精神的需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骨干,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尽其责,就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事业观、政绩观反映着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着干事创业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