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本报记者 于芯

    义务为居民清理楼道杂物、安装楼道灯、通下水管道……提起这些琐碎的小事儿,龙山区南康社区的居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咱这儿的社区干部没得说,为老百姓办事儿,就像给自家人办事一样,那叫一个勤快。只要居民有需要,你打个电话或是让人喊一声,保准立刻就到,及时解决问题。”

    “这堵在大伙儿心里大半年的排水问题,终于解决了,这可让居民的心里顺了气了。”5月28日,南康社区主任尹静和第二网格长肖同旭在对利源花园小区12号楼排水管线疏通后使用情况进行回访时,居民代表孙玉芹讲出了大伙儿的肺腑之言。原来,去年12月8日,南康社区接到12号楼居民反映下排水管路堵塞急需疏通的诉求后,及时安排网格长查找原因,通过组织居民、协调专业疏通单位,使该栋弃管楼的下排水管线重新畅通。但由于当时天气寒冷,没过多久,下排水管路再次堵塞,这可让居民犯了愁。4月21日,社区再次找来专业人员对该楼下排水主管道进行排查和清掏,最终在居民的积极参与下,在事涉部门协助下,使这条经常堵塞的下排水管线通畅,彻底解决了居民心里的“疙瘩”。
    南康社区是老城区,辖区内有134栋楼。其中,58栋是弃管楼。除了平日及时解决居民们反映的诉求外,南康社区干部及网格员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放下“身份”,以多面手的心态融入居民生活,既当消防员、安全员、巡防员,又主动成为卫生员。针对弃管小区楼道里长期堆积的杂物,组织网格员及居民组长义务清理,在为居民营造干净卫生生活环境的同时,保证了紧急情况下“生命通道”的畅通,社区居民竖起大拇指拍手叫好。
    以“小安”积“大安”,以“小平安”促“大和谐”。在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中,南康社区建立起调解工作机制,社区网格长变身为“调解员”,使因上下漏水反目成仇的邻居成了朋友,使生活有隔膜的亲人间摒弃前嫌,使邻里纠纷三百六十度大回转,不仅拉近了社区与百姓的距离,更融洽了邻里关系,处处洋溢着亲情。
    今年以来,社区党员干部及网格员先后为居民解决问题18起,调解邻里纠纷16次,帮扶救助困难居民12名。在社区辖区内已形成了条块结合、点面结合、协同联动的工作体系,以为民服务专业性、联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切实筑牢了维护社会稳定、共建和谐社区的第一道情感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