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玄门第一楼

本报记者 方权

    夜幕中的魁星楼。 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


    “龙山顶上神仙府,辽水河畔道人家。”
    位于辽源市中心的龙首山南麓,有一片极赋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古式建筑群,它就是中国东北最大的道观之一——福寿宫。
    道教在辽源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城市建制之前,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就有道教宫观建筑的记载。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至1913年间,龙山辽水之间就有大小宫观7座。而尤以福寿宫最为宏伟,最具规模。福寿宫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开山祖师为道教金山派大师王坐全道长。福寿宫背依龙山之首,青山苍翠,脚下东辽河蜿蜒东来,碧水西流,山水俱佳,钟灵毓秀。经过王坐全等数位祖师50多年的修葺扩建,至辽源解放前夕,已建成依山而上由五层大殿组成的传统宫殿建筑群。福寿宫神像百尊,楼台殿阁,房屋百余间,青砖青瓦,古色古香,雕梁画栋,飞檐凌空,红漆门柱,绿树掩映,高雅清幽。宫内藏有大量道教经典,道教乐章、乐器和道教法器、祭器。有道士50余人。每有庙会,万人空巷,香火鼎盛,盛况空前。
    福寿宫最初叫“应寿宫”,后因不断扩大,神像齐全,而改称为“福寿宫”。其目的是祈求诸神降福西安(今辽源),保佑地方风调雨顺、福寿安康,故称“福寿宫”。“福寿宫”当年闻名遐迩,省内外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沈阳游客说“福寿宫”的地理位置、自然风景点,都远远超过东北最大的道教宫观沈阳的“太清宫”。而来自吉林市、通化市的游人则称这里塑像精美,超过吉林市和通化市的道教宫观。可见当年“福寿宫”名声之大。据说,当年由海城甘泉瀑来了一位郎道士(郎玉斋),住在“福寿宫”内为西安人民治病。郎道士练就一身仙风道骨,他每天以吃水果维生。该道士医术很高,一时誉满全城。他见这座宫观已破烂不堪,遂化缘,动工在山上修建第五层大殿,即“三清观”。
    在“福寿宫”建筑群中,矗立着一座雕梁画栋、大气恢弘的塔楼,那就是享有“华夏玄门第一楼”美誉的辽源魁星楼。塔楼共分9层(含夹层)为天地至阳之数。塔楼高66米,塔基直径40米,塔身直径24米。整体建筑按照道教太极、两仪、三才、四相、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设计,合于天地十方自然之数。气势宏大,雄伟壮观,堪称中国“道教之首”,可与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相媲美。它集宗教、历史、文化、艺术、旅游、观光为一体,成为辽源市蔚为壮观的标志性建筑和一道新的人文景观。
    昔日的“福寿宫”曾毁于战乱和文革时期,这座辽源市的标志性建筑,不仅记录着辽源历史的渊源,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关东特色文化。重建后,它再次以恢弘的气势展现在世人面前。当你从东、南、西3个方向进入辽源时,远远就能望见高高矗立在龙山之巅的魁星楼直立云霄,景象蔚为壮观,这不但成为辽源的一道美景,也给辽源赋予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