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的明天 你还记得“我”吗

    “我”的名字叫龙首山山城,曾经的多少繁华在时光中湮灭,而我几经战火仍坚强生存。我的伤痕与勋章、平凡与辉煌,有人已淡忘、有人仍铭记。他们为我擦拭身上的浮尘,让我焕发青春;他们为我揭开神秘面纱,尽情展现风采。时光流逝,我历经沧桑巨变,年轮更迭,我心却依旧永恒。
    我是如此热爱生我养我的这方热土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我又是如此地害怕被人们遗忘。明天的明天,你,还会记得“我”吗?

    观点
    城市名片上的新亮点
    “中国琵琶之乡”“中国二人转之乡”“中国农民画之乡”……这一个个响亮的称号,扮靓了辽源这座城市。当我们为拥有这些称号而倍感自豪的时候,张福有提出的“古夫余国后期王城在辽源境内”的新说,对辽源人民来说是一个大大的惊喜。
    在5月11日至13日召开的“辽源龙首山山城及相关遗迹学术研讨会”上,张福有提出的“古夫余国后期王城在辽源境内”这一观点得到多数与会专家的肯定。“古夫余国后期王城在辽源境内”这一新说因此确立。这一新说的确立意味着辽源建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46年。若从那时算起,辽源建城已经有1669年了。这样一来,辽源的建城史提前了一千余年,这必将成为辽源城市名片上的新亮点,对辽源影响深远。

    文化名城底蕴更深厚
    历史的长河流淌了千年,一座“活着”的依山为城、傍水而生的新城,经历了曾经的繁荣,携着千年沉淀的古朴醇厚的勃勃生机向我们款款走来。如若辽源建城千年,那么辽源将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不但是辽源吸引外界目光的重要文化符号,更是辽源打造文化名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历史文化是今天和未来辽源文化发展的源泉,今天的文化是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打造文化名城,需要坚实的文化底蕴。坚实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们打造文化名城的底气所在,是我们继承和发展文化的源泉和活力所在。如若辽源建城史已有千年,那么辽源的城市品位、地位、知名度都会随着这一重大发现而大幅提升,辽源的文化发展、辽源打造文化名城的战略将获得重要支撑。

    旅游产业发展有了新依托
    城市历史文化的挖掘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从文化遗产中寻找吸引游客的文化因素,将会使城市旅游有灵魂、有内涵、有品位。
    如若“古夫余国后期王城在辽源境内”这一新说确立,辽源的旅游产业发展将大有文章可做。辽源可积极采取措施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但可以通过培育辽河源、皇家鹿苑、魁星楼、反法西斯遗址群落、体育艺术培训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而且可以在保留古城原有格局、肌理、风貌和有价值的文物的前提下,赋予这座古城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保留完整的历史文化符号,借助深厚的文化底蕴,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业的竞争力,我们将大有作为。

    态度
    把保护传承工作做实
    辽源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局长  王晓冬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龙首山山城是辽源最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事实证明,龙首山山城是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土筑山城。接下来,我们将准备向吉林省文物局提出申请,并邀请吉林省文物局考山所对龙首山山城以及七一山城、工农山山城进行考古探测和挖掘,并联合外地文物部门开展对东辽河流域以及长白山余脉地域的考古研究。
    我们要做好龙首山山城以及两个卫城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作。通过媒体宣传、专家授课、文物实物图片展等方式,教育人们深刻认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人们爱护文物、保护文物,营造“人人都是文化遗产主人”的浓厚社会氛围。
    我们将邀请吉林大学考古系权威专家负责制作《辽源市龙首山山城保护方案》《辽源市龙首山山城保护规划》。全市各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密切合作,杜绝文物保护区范围内任何违反《文物保护法》的行为发生。辽源市当地财政将千方百计对龙首山山城保护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同时,我们也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专项文物保护资金,为下一步保护、开发、利用古城保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热议
    从今以后辽源也是有故事的城市了
    机关公务员  温永光(生于1978年)
    采访地:龙山公园
    一座城市的历史越悠久,文化根基也就越深厚。关于辽源市龙首山古城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消息,我之前就听说过,并且在市博物馆里也看到过关于古城遗址的一些相关介绍和出土文物。没有这一“新说”之前,我就感觉咱们辽源的历史不仅仅只有一百年。

    “这是天大的好事儿”
    企业技师  张宝权(生于1951年)
    采访地:福寿宫门前
    几十年来,我从事的都是工业技术的相关工作。关于这些文化方面的事情不是很在行,也不关注。但是,作为一个年过花甲的辽源人,知道辽源历史被提前上千年,我非常兴奋和自豪,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儿!

    龙首山的故事有了新内容
    公司职员  纪长红(出生于1979年)
    采访地:火车站
    我家祖籍河北省,但我们兄妹都是土生土长的辽源人。咱辽源人都知道龙首山,我们兄妹也是从小听着龙首山的传说长大的。我也要把龙首山的故事讲给我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听。得知古夫余国后期王城在辽源,我的故事里又有了新内容。

    辽源的历史底蕴比我想象的深厚
    退休工人  于长春(出生于1946年)
    采访地:矿务局二百货门前
    能在咱辽源召开《辽源龙首山山城及相关遗迹学术研讨会》,说明咱们这儿有值得考究的东西,起码一千年前这里就应该有人生活。追溯历史,辽源的底蕴比我想象的要深厚,这是每个辽源人的荣耀。

    保护好这份“珍贵的礼物”
    全职妈妈  时岩(出生于1987年) 
    采访地:半岛广场
    历史是老祖宗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作为辽源百姓,我们要积极配合各部门工作,这不只是为了我们自己,也是为了造福子孙后代,让他们有根可寻。

    文化应该有高度有传承
    老体协成员 李满堂、孙凤云、常慧君、孙迎新(均60岁以上)
    采访地:市体育馆
    历史文化需要传承,城市更需要有文化底蕴。“古夫余国后期王城在辽源”这一新说,让我们这些年过半百的老人们听后为之一振。城市是需要文化底蕴来支撑的。我们这些老年人更希望生活的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越来越深厚,并且要有高度地永远传承下去。只有这样,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和闪光点才能在我们的子孙后代的脑海中打上烙印。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  锋  王  超  刘红娇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夏景明  刘  鹰  咸凯慧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