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转型发展 全面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

努力使残疾人生活得更有尊严 更加幸福
辽源市残疾人联合会

    今年5月17日是第25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是“关注孤独症儿童,走向美好未来”。在此,市残疾人联合会向全市8.9万名残疾人及其亲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向为残疾人事业默默耕耘的残疾人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将残疾人事业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多次召开常委会和常务会,专题研究残联建设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等重要问题,还把残疾人民生问题纳入了每年组织实施的惠民实事中去。结合我市实际,先后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辽源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对全市贫困残疾人实施帮扶救助的若干意见》《辽源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三年推进计划》等政策和文件。市委书记吴兰等领导多次到市残联及残疾人家中调研走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及成员单位将残疾人工作纳入部门职责,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各级残联及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秉承“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维权、无障碍环境建设、残疾预防等领域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市广大残疾人发扬了“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顽强拼搏,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我市已经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残疾人事业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今年1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对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帮助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与健全人一道共奔小康社会生活作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这将对残疾人事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困难群体,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各级组织和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要深刻认识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学习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市残疾人小康进程,是当前和今后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准确把握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我市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任务,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民生问题。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家扶持、市场推动,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立足基层、面向群众的指导原则,进一步完善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使残疾人同全体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要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加大残疾人社会保障力度。对符合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残疾人,要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对已纳入“低保”的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要按照“分类施保”的原则,逐步提高生活保障水平。二是千方百计增加残疾人收入。要认真落实残疾人扶贫和就业政策法规,把残疾人扶贫就业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总体规划中去,统筹安排;要加强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建设,切实组织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增强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使他们收入逐年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三是积极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将残疾人康复治疗纳入社会医疗保险范围,逐步提高残疾人医疗保险支付比例,加强社区康复工作。四是建立和完善扶残助学制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展多种形式的扶残助学活动,资助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完成学业。五是加强残疾人事业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大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增进广大群众对残疾人工作的理解、支持。要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努力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各级残联组织要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各级残联要切实履行好“代表、服务、管理”职责,推进残疾人工作,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要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思想,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残疾人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相关工作。要完善组织体系,增强代表性、服务能力和工作活力,充分发挥各类专门协会的作用。要加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建设好高素质的专职、专业和志愿者三支队伍。
    残疾人事业崇高而伟大,残疾人工作任重而道远。让我们营造爱的氛围、播撒爱的阳光,与残疾人真情携手,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残疾人康复工作锦上添花

胡俊青


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近年来,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不断加强基础工作,强化工作措施,通过加大资金和康复设备的投入,使残疾人康复工作出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两年来,累计向上争取康复资金及康复设备价值800多万元,惠及残疾人12825人次,不仅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康复任务,也给千家万户带来了欢乐和幸福。
    社区康复工作扎实推进。市残联利用3年时间,投入资金120余万元,在全市建立52个适合残疾人训练的社区康复站,基本实现市区康复服务全覆盖,使残疾人不出小区能够就近就便地享受康复服务。
    农康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在东丰县组织开展农村康复试点工作,制定并印发了《东丰县“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争取资金110万元,建立25个康复示范站,为12156名残疾人建立康复服务档案,解决了229名基层专职委员补贴并纳入财政预算,受到省残联领导和验收小组的充分肯定,其它县区正在稳步推进。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日益完善。按照市委、市政府“残疾儿童发现一例救助一例”的指示精神,近两年,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针对10岁以下贫困聋哑、脑瘫、孤独症、智障等各类残疾儿童开展了康复救助工作。同时,还依托国家和省康复救助项目对10岁以下贫困白内障患儿及7至16岁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开展免费手术救助。两年来,共有200余名残疾儿童走上康复之路。
    精防工作稳步开展。继两县精防工作步入正轨后,2013年,两区精防工作也正式开展。目前,我市对贫困精神病患者的救助达到全覆盖,累计救助1572人,解除了精神病患者痛苦和家庭的沉重经济负担。
    残疾人辅助器具救助力度不断加大。争取省专项彩票公益金“助行圆梦”项目为残疾人发放辅助器具7736件,争取康复服务车5台,现已全部投入使用。今年将继续争取残疾人辅助器具7146件,解决两区贫困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还通过国家和省康复救助项目为残疾人适配假肢、矫形器及助视器等各类辅具2445件,还利用康复流动服务车深入社区和农村,为贫困残疾人提供假肢取型、维修等康复服务,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此外,还积极争取上级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支持,为残疾人解决轮椅、远程教育学习卡等项目资金122万元。

残疾人教育就业扶贫和社会保障工作实现新突破
李 静

帮扶残疾人创业


举办残疾人专场就业招聘会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关怀下,残疾人教育就业工作以构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使我市残疾人教育就业扶贫和社会保障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把残疾人教育就业等项工作纳入市政府惠民实事之中。通过组织实施“城镇残疾人就业工程”、“千家万户巧手工程”、“盲人按摩妙手兴业活动”、农村残疾人“带传培训工程”、建立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孵化基地等项目,完成新增残疾人就业1614名,培训城乡各类残疾人5180名。通过组织实施“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通向明天——交通银行残疾人青少年助学计划”、“扶残助学金”项目,为1237名贫困残疾人子女及残疾学生发放助学补助资金达405万元;“扶残助学金”救助力度不断加大,在省补助3000元的基础上,市本级再给予一次性补助2000元;对考入大专院校的资助对象,在省定标准2000元补助的基础上,市本级再给予一次性补助2000元;对考入中等专业学校的资助对象,在县(区)补助1000元的基础上,市本级再给予一次性补助1500元。扶残助学补助资金由每年的20多万元增加到目前的每年55万余元,并形成了全市残疾人扶残助学的长效机制。为813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了危房改造;为4137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托养补贴238万元;投入资金72万元,完成12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发放燃油补贴31.6万元,切实把党的惠残政策落到实处,真正让残疾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爱。

残疾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枝繁叶茂 成果喜人

杨庆义


组织开展第25次全国助残日演出活动

    市残联始终把残疾人事业宣传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宣传残疾人事业。举办了宣传和信息员培训班。在《辽源日报》开辟了“情系兄弟姐妹,助残奉献爱心”专栏;在电视台开辟了电视手语栏目,制作了反映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专题片,拍摄了3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益广告在辽源电视台常年播出。开展了“十佳”助残爱心人士和“十佳”创业标兵表彰活动,推荐了10余名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为“辽源好人”候选人。以市政府残工委的名义制定下发了《辽源市关于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为了满足全市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市残联与辽源博纳国际影城共同成立了辽源市残疾人文化活动基地,定期举行观影活动。成立了辽源市残疾人业余剧团,组织开展四届残疾人文艺汇演等活动,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残疾人艺术家吕言的农民画作品在国内多次获得大奖,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一致好评,2014年还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聋哑人杨帅的木雕作品、肢体残疾人王光远的泥人作品多次在省、市获奖。辽源市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编制的“中国结”等工艺品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被省残联确定为“全省文化体育示范点”。残疾人体育事业不仅锻炼了残疾人体魄,也为国家争了光,为我市争得了荣誉。我市运动员多次参加国内外体育赛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累计在国内外重要赛事上获得奖牌200余枚,培养和造就了闫丽华、付喜成、王秋洪、徐志维等一大批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健将。我市特殊教育学校被省残联、省残疾人体协确定为省级“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

打造残疾儿童的温馨家园

李天华


残疾儿童在大家庭中欢天喜地、快乐成长


    辽源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前身是辽源市聋儿康复中心。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经市政府批准,于2011年10月更名为辽源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服务范围由原来单一的聋儿康复拓展到面向全市学龄前10周岁以下听障、脑瘫、自闭症、智障儿童的综合康复训练机构,累计为400余名残疾儿童进行了免费康复训练。其中,70多名残疾儿童升入普幼、普小就读。该中心工作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康复中心分别于2013年、2014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为“吉林省‘互助关爱助残工程’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和“残疾人之家”。近年来,我市残疾儿童康复事业快速发展,投入资金24万元,先后派出40余人次参加国家和省举办的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精心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康复教育人才队伍;争取项目资金200余万元,共为147名(次)残疾儿童分别实施了“七彩梦”人工耳蜗、助听器、贫困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智障儿童等救助项目,极大减轻了残疾儿童家庭的经济负担;争取243万元资金,购置国内外fm调频系统、听觉统合训练仪器、天轨等先进康复设备,保证康复质量不断提升,使广大残疾儿童徜徉在幸福喜悦之中。展望未来,康复中心所有教职员工将努力为广大残疾儿童提供更加专业的康复服务,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康复训练环境,为残疾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