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圆时 我们走基层

    中秋佳节放假期间,本报记者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我们到山岗农田,伴随着采访对象那一张张欢乐的笑脸一起体验收获的喜悦;我们在场院广场,伴随着一声声欢乐的鼓点与群众一起庆祝传统节日;我们在社区村屯,与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起感受党委政府的温暖;我们也深入警营、监狱,一起见证奉献、放飞梦想……我们与基层群众一起共度中秋佳节,用笔和镜头真实记录了基层群众的欢乐和期盼、辛苦与奉献。

在福利院长大的孩子中秋节举行婚礼——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中秋小长假,记者参加了一场“特别”的婚礼。9月20日10时18分,在我市一家普通的宾馆6楼,一对新人带着幸福的笑容,伴随宾客雷鸣般地掌声和真诚的祝福,互相交换结婚戒指,度过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
    在舞台上,主持人热情洋溢地向来宾介绍着新郎王成的身份——市社会福利院的一名工作人员。
    原来,新郎王成身份有些特别。他幼年时因家庭原因,和姐姐、弟弟一起被送到市福利院生活。姐弟3人在市福利院的叔叔、阿姨的关心和照顾中长大。这些年来,王成一路从求学、参军,到复员回辽源,之后又在市领导的关怀下,特批他回到市福利院工作。可以说,王成生命中每一步都有关爱他的人陪伴。而他也是个非常懂得感恩的人,工作上认真肯干,生活中善待他人,回馈社会。现在王成成家了,市福利院的姜院长和同事们主动帮他张罗着婚事,为他的婚礼忙前忙后。
    庆典上,主持人请新郎讲话。不善言词的王成用质朴的话语讲述了自己此刻的心情:“今天我最想说的就是感谢。感谢现场所有的来宾。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能有这么一个幸福的婚礼。我最想感谢的就是市领导和市福利院的领导们,正是有了他们的关心,我们这些在福利院里长大的孩子才会过得这么幸福……”说到这儿时,王成已经有些哽咽,眼中也充满了泪水,台下再次响起掌声为他祝福。
    主持人适时接过话茬,请新人向父母鞠躬谢礼。记者看到,就在两个新人向新娘的父母三鞠躬的时候,坐在他们身后的市福利院院长几次用手去擦拭眼角的泪水……

八旬老人感恩“爱心”过中秋

    “黄阿姨,这是我们给您准备的中秋月饼和一些蔬菜水果。”志愿者们把慰问品一样一样地搬到了黄雅琴阿姨家里。在场的每一位志愿者都被黄雅琴老人的事迹感动着,因为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个头小小的,脸上布满了皱纹,走路也有些颤悠的黄雅琴阿姨家住西安区安家街2委9组,今年刚好80岁,听到志愿者们来看望她,黄阿姨从屋里迎了出来。看到了自愿者们的身影,笑容就没离开过她的脸庞。别看黄阿姨年龄大,身体却很硬朗。老人用她瘦弱的肩膀给两个患病的儿子顶起了一片天。
    两个儿子也已经五六十岁,因为患病,大儿子在床上瘫痪近20年。小儿子前几年也失去了劳动能力瘫痪在床,是这位母亲无怨无悔地照顾着他们,3个人相依为命,平时靠政府救济维持生活才一路走到今天。市爱心传递志愿者协会得知黄阿姨家里的情况后,就开始了他们的爱心传递活动。逢年过节,市爱心传递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就会到黄阿姨家里看望老人,给她带去些日常用品。志愿者帮助黄阿姨家已经有两年时间了。冬天屋子冷,志愿者们在窗户外面支起一个塑料棚子保暖。夏天,志愿者们在黄阿姨家院子里种些玉米、青菜。这些善举,让黄阿姨感动不已。
    在得知这次志愿者要来的消息后,黄阿姨摘了满满一方便袋的“菇[娘][艹]”,让志愿者们拿回家。小小的“菇[娘][艹]”,装满了老人的感激之情。黄阿姨说:“你们都是好心人,我谢谢你们了。中秋节了,我家也没有别的东西,自己家院子里种的‘菇[娘][艹]’,给你们拿回去,也祝你们中秋节快乐。”

棚户区回迁居民新房里共团圆

    “吉星永照喜福门,合家欢乐迁新居”。这是搬进安康社区阳光新城56号楼4单元4楼的回迁居民李生、伏守清夫妇贴在家门口的大红对联。走进屋里,一股炒菜的香味扑鼻而来。老两口儿的女儿、儿子马上要带着孩子回来过节了。
    记者看到,这间70平方米、两室一厅的房子被伏大姨收拾得温馨、整洁,壁挂的电视机正播放着文艺节目。从窗户往北看去,正是通往少年林的路,树木繁茂,空气非常好。说起这新房子,李大爷就高兴得合不拢嘴,高兴地说:“自打2012年底俺们抽完楼号后,就紧赶着装修,这是在新家过的第一个中秋节,终生难忘!”
    棚户区改造之前,李生、伏守清夫妇一家6人挤在泰安街3委10组一个3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伏大姨说,原来的房子是厢房,一年到头见不到阳光。房子靠在山根下,春夏秋冬都要受水气。开春山上的雪化了,空山水渗到屋里,从炉坑里往外返水。到了夏天,一下大雨我就哭,一家人晚上轮流值班,要轮番往外掏水,邻居也来帮忙,不然家里就要发水了,跟着还有山体滑坡。到了冬天,屋里也就零上三四度,晚上冻得戴帽子睡觉,屋里地面冻得“起鼓”,门都关不严实,只能用门帘子挡挡风寒……
    李大爷接过话茬说:“看着别的地方动迁,我们就眼馋。2011年,我们这片儿终于动迁了。多亏了市委、市政府棚户区改造惠民工程,要是没有这个好政策,我们都是工薪阶层,就是再攒上20年钱也买不起楼呀!”
    “大爷,新家的环境满意吗?”
    “有啥不满意的。我眼看着小区一天一个变化,眼看着的,手摸着的,小区里的一桌一凳,一花一树,看了让人赏心悦目。虽然我们是回迁楼,但我看有的商品楼都不如我们小区。物业管理也都挺好,几乎每天都有人给打扫环境。原来过年、过节孩子们不愿意回来。回来呢,屋子是冷的,饭菜是凉的。现在呢,他们回来了就都不愿意走。要说今年可要好好过个中秋节。以往这个时候就要张罗着贮存过冬的煤,要找人扒炕,弄得天天手上、脸上没有干净的地方。今年再也不用操那个心了,就等着买菜做饭,一家人团团圆圆过节。这日子过得知足!”
    据西安区安康社区工作人员薛秋雯介绍,在阳光新城小区,像李生夫妇这样的回迁户有1000多户,在阳光新城小区66栋楼中占70%。

客运人:为平安中秋护航


    又逢中秋节小长假,客运站无疑是最忙碌的地方,行李安检、买票、等车……从匆匆忙忙的脚步中,便可知旅客渴望中秋节与家人团聚的那份迫切心情。中秋节小长假期间的旅客比起平时要多上几倍,尽管人多了,但客运站内依旧井然有序。
    早上岗,早出发
    9月19日,中秋节小长假第一天。6时,记者来到客运站,发现客运站的售票窗口已经开始售票。早上买票的人并不多,但每个售票口里的工作人员都已准时到岗。一位老大爷拿着刚买的车票说:“我们老年人有早起遛弯的习惯,避免高峰拥挤,我特地买了早班车的票。因为老伴晕车,我询问有没有晕车药。售票员态度很好,说大客车里有药,也有方便袋,这我就放心了。”据客运站工作人员介绍,过节期间是出行高峰期,他们提前上岗,5时准时售票,5时30分第一趟大客车准时出发。
    两个“三变五”,方便快捷不拥堵
    平时3个售票窗口售票,由于中秋节小长假旅客增多,为出行的旅客提供方便,增加到了5个,避免了旅客拥挤和等候。平时的车票预售期是3天,为旅客方便,预售期从3天延长到5天,使得外地回辽源的旅客,一下车就可以买到返程的车票,方便快捷。从沈阳回辽源探亲的孙凤海告诉记者,提前5天预售票真方便,下车就能买到返程票,真好。以前总是走亲访友后,想到买票,不是没有座,就是没有票。这下可好了,提前能买到返程票,让中秋节过得更安心!”? 
    增班次,让旅客无滞留
    客运站工作人员杨晶华告诉记者,9月19日、20日这两天旅客相对稳定,主要是9月21日返程时间从辽源回外地打工的人较多,为他们提供方便,我们就得增加班次。
    上门服务,一个电话,票到手
    为方便忙于工作无时间到客运站买票的旅客,客运站推出电话订票,打个电话就有专人送票,方便快捷。
    出行安全,全方位把关
    为保证旅客出行安全,从进站处行李安检到站内车辆安检,层层把关,安全落实到每个人,做到无易燃、易爆物品上车,进站车辆每车一检一登记,派专人对车辆灯光、手制动、轮胎、灭火器、安全锤、安全带等重要部位进行检查,从源头上抓,确保旅客一路平安。
    正是有了这些负责任的客运人,让旅客有了一个愉快的旅程,过上了平安祥和的中秋节。

受灾户:咱也开开心心吃月饼

    宽敞的堂屋里,金黄的枣泥月饼已经摆上了桌,又大又水灵的葡萄在旁边散发着香气,米、面袋子沉甸甸地堆在墙角。说起过中秋节,东辽县安恕镇毕家村7队40岁的张金霞昨天就给公婆买好了月饼,今天晚上一家人要买些猪肉好好包顿饺子。
    8月14日,对于张金霞来说,是一个“伤不起”的日子。为了给儿子娶媳妇,张金霞东挪西借了几万块钱,在自己院子里垒了三间大瓦房,屋子里的装修也快要完工。就在一家人对住新房充满期待的时候,一场龙卷风卷走了新房上所有的房瓦,玻璃的碎片划伤了张金霞的手臂,也让张金霞的心情跌落到谷底。今年6月份,张金霞去城里买装修材料的时候,发生意外,摔伤了肋骨、颈椎骨和锁骨,光住院就花了5万多元钱。公公脑血栓,常年打针吃药,这一场龙卷风让家里的几亩地绝了收,张金霞知道了什么叫“雪上加霜”。
    天灾无情人有情。张金霞说,受灾后,村里安书记跑前跑后的,帮忙协调民政、红十字会等部门,在我们最需要温暖的时候,送来了帐篷、米、面、油、衣服、被子等,我们没饿着,也没冻着。村里有外债,没办法,安书记就通过个人关系帮我赊来砖、瓦、水泥,终于把房子修好了。县里领导也来了,帮忙想办法。我觉得不再害怕了,最起码家人都平安,就是因为这个,大家心里都不慌,一心一意要好好过个中秋节,开开心心吃月饼、赏明月!

中秋警营欢乐多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是亲人团聚的日子,可身在警营的消防官兵却肩负着为人民群众保驾护航的重任,不能和家人团圆。中秋节这天,我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的官兵们以自己的方式过了一个轻松、快乐的中秋节。
    这天,官兵们是队内休息。早上起来,他们像往常一样先打扫卫生,然后,他们来到操场列队举行拔河比赛,这是他们庆祝节日的传统活动。一名士兵先是仔细地划线,在全体官兵的监督下,他拿着绳子认真地量着这根线离双方的距离。参赛士兵被分为红队和黄队,“你好好对齐别划偏了。”红队的一名士兵提醒着他。“哎哎!我看你咋把线划得离我们近呢!你可不能偏心啊!”黄队也有人较真地说。这时候还有几名士兵互相开玩笑逗对方,比赛还没开始,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地已经开始了“打嘴仗”,调皮幽默的话语让笑声传遍操场。
    比赛开始了,双方一下子进入了“战斗”状态,刚才的轻松气氛瞬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双方站好位,摆好了姿势,成“工”部式,用脚顶着脚,勾住脚;身子住后倾,双手像只铁钳似地,用力抓住大麻绳。等队长喊过“开始”,双方便使出全身力气,像一只只猛虎似的。他们有的手上的筋脉突兀,肌肉紧绷,身上的汗毛好像都要竖起来了,手心被绳子勒得发红,汗珠滚滚。只见绳子一会往这方靠近点,一会又被拉回去,就这样来来回回的让大家都跟着揪心。最后,黄队才勉强战胜了红队。不服输的红队还强烈要求再来一局。
    拔河比赛结束后,官兵们一起去了队内的活动室,有的几个人在一起打打扑克,有的打乒乓球。一位名叫张雪飞的士兵说,这一天对他们来说是难得放松的机会,以这样的方式度过这个传统的节日,他们感觉很快乐。

服刑人员的别样中秋


     9月16日晚上,对于在辽源市监狱里的服刑人员来说是一个令他们兴奋、难忘的夜晚。这晚,辽源市监狱将举行迎中秋“放飞梦想,重塑自我”篝火晚会。
    还不到18时,所有监区服刑人员已经在操场上列队完毕,等待着欣赏由服刑人员自编自演的节目。舞台上方悬挂着“新生从这里开始”的条幅;舞台一侧有几位服刑人员在忙着调试音响和灯光设备;有演出的服刑人员在离舞台10米左右的空地上等待着上场;有的穿着演出服装、有的在摆弄着道具、有的在一起研究着上场如何表演,从每个人的认真劲儿可以看出他们对这次演出的重视。
    “金秋象征着喜悦、象征着收获,对于我们服刑人员来说则象征着新生的开始。在这所特殊‘学校’,我们将……”18时整主持人走上舞台。随后,篝火燃起,令人期待的精彩演出也准时开始了。独唱、歌舞、小提琴独奏、快板、小品、“二人转”、诗朗诵、舞蹈、笛子独奏、合唱……让这场晚会表演的节目丰富多彩,也让每一名服刑人员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从那阵阵的欢呼声中让人忘却身处何处。明快干脆的快板《塑自我、赞新风》道出了服刑人员共同的心声,引来阵阵掌声和欢呼声;幽默搞笑的小品《招聘》顿时将现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笑声此起彼伏;独具东北特色曲目“二人转”表演则把整场演出推向高潮。最后,持续近3个小时的晚会在《歌唱祖国》的大合唱中圆满结束。
    晚会结束了,篝火还忽闪着火苗,然而,温暖和欢乐留在了服刑人员的心中。一位服刑人员说:“这场晚会很好,给我们带来了节日的快乐,心里感动。我会好好改造自己,争取早日出去。”
    新生从这里开始,这里让他们净化了心灵,温暖了身心、重树了自信。明天这中秋节的暖意还在,明天这歌声还在他们心里回荡,明天他们会离新生更近……

    在婚礼庆典上,新郎王成忍不住留下感恩的泪水。
    市爱心传递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来到黄雅琴阿姨家里看望老人,给她带去中秋月饼。
    从砖瓦房到钢筋水泥的宽敞楼房,老俩口其乐融融地过着中秋佳节。
    置身灾后重建的新家里,吃着月饼、葡萄,这个中秋节意味深长。
    歌舞《红旗飘飘》展现服刑人员的满怀激情。
    候车旅客幸福乘车。

    本报稿件由本报记者 郭珍珠  咸凯慧  季式学  李  锋  刘红娇  王  超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夏景明  刘  鹰  胡希伟  王  超 摄
    本版策划 郭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