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小纤维”应对环保大问题

本报记者 宋建立

    核心提示
    雾霾加剧,催生生态环保产业成经济“新主角”。为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培育我市新的支柱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我市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静脉产业园、华纺纤维、天焱生物质能源、天楹垃圾焚烧发电等一大批节能环保项目相继落户。

    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极端天气越来越常见,这些都与PM2.5有直接关系。201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全球环境展望5》指出,全球每年约210万人死于PM2.5等颗粒物浓度上升。如何降低PM2.5的浓度成为世界难题。但是不久,坐落在龙山工业开发区中小企业孵化器里的吉林省华纺纤维制造有限公司将破解这个难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在燃烧过程中排放的残留物对空气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常年笼罩在雾霾下,蓝天白云难得一见,人们更是谈霾色变。华纺纤维制造公司通过对市场的考察调研,计划开展用于PM2.5防护的电纺过滤材料项目。龙山区的领导听说后非常支持,并做起了“媒人”,积极为企业和科研机构牵线搭桥。通过互访,华纺纤维和天津工业大学成功“联姻”,并于2013年4月达成协议,合作开发世界前沿技术《用于PM2.5防护的电纺过滤材料》静电纺项目。产品是纳米纤维膜,可解决雾霾对人体的侵害,可用于空气滤材、液体过滤,对锂电隔膜、汽车尾气排放治理等都非常有开发价值。
    作为吉林省科技企业,华纺纤维制造有限公司始终在科技创新的路上探索,国家专利无任何味道的丙纶纤维已与省内多家汽车内饰企业合作,且成为宝马汽车、奔驰汽车车型内饰配套企业;与上海(台资)滤材企业合作的无油剂、附静电功能的丙纶短纤维已经申报国家专利。一家不断追求技改的企业一定有一位肯钻研的带头人,华纺纤维总经理邢天宝参加过清华大学第9期EMBA研修班,他说,通过学习,对国内、国际经济环境有所了解,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更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4月10日,记者走进华纺纤维,一辆满载货物的汽车正整装待发,车间地面分明可做整理妆容的镜面,员工脸上挂着微笑又不失紧张地工作着……龙山区经济局一位领导的话使邢天宝成就了今天的事业,那就是“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政策留人”。龙山区是这样招来项目的,也是这样扶持企业的。?2011年,华纺纤维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之初,由于没有厂地生产规模也上不去,龙山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把企业放到了龙山工业开发区中小企业孵化器,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公司现在年产3000吨复合纤维,产品已形成5个系列品种,其中PE/PET复合纤维(差别化纤维)已与美国杜邦公司指定的中国生产商合作。
    邢天宝把龙山区的招商“法宝”也用在了自己的企业管理上。员工家里有个红白喜事,邢天宝只要在家就肯定到场;在人才任用上,邢天宝更是不分亲疏远近,只要有能力就上,推动企业大事业的同时也成就了员工的个人事业。员工小王家里是做制作香肠生意的,每逢春节生意忙不过来,邢天宝总要给他放半个月假,再在其他岗位挤出人补岗。邢天宝管理企业的人文政策感动了员工,更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搬迁时,邢天宝原打算雇用专业的搬家公司,可员工们听说后都嚷嚷:“外人哪有我们了解情况,也不会像我们这样爱护机器设备啊,还是咱们自己搬放心!”员工们天亮就开始干,到了下班点却谁也不肯走,都说“再干会儿,等天黑看不见了再走。”搬迁正常需要5个月的时间,可在员工的努力下,提前36天就完成搬迁。邢天宝说:“提前一个月生产,就能多创造一个月的效益。你说,有这么好的员工,我有理由不努力做好企业吗?”

    吉林华纺纤维制造有限公司用于PM2.5防护的电纺过滤材料项目破解了降低PM2.5浓度的世界难题。这一环保科技型企业的入驻,是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一大亮点,也成为辽源人的骄傲。图为公司员工在紧张地工作着。 本报记者 胡希伟 摄

众人拾柴火焰高
本报记者 宋建立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龙山区项目建设现场,我们看到了如火如荼的生产场面,感受到了时不我待的干劲。3月27日,市委书记吴兰深入龙山区调研部分企业项目建设情况时指出,龙山区抓紧抓实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项目的规模和质量比以往有了大幅提升,打造了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一个地方的发展、发展的快慢,与各级干部的团结与否有密切关系。如果干的不如站的、站的不如说的,如果不是相互补台而是相互拆台,最终就很难干成事。去年冬天,龙山区一位干部为帮助企业上项目把关,由于下大雪,高速封闭,他们只有走乡道到长春赶火车去北京。第二天考察完项目又连夜坐火车赶回辽源,好饭没吃一顿,好觉也没捞着睡。龙山区各级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中精力抓项目。全员目标一致,行动统一,互相配合,形成顶层设计、上下联动、全力推动的招商引资工作体系。?
    比服务、比能力、比真诚,保姆式服务和亲情化管理,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用政策留人,龙山区周到热情的服务让许多外地客商重新审视了辽源,感受到了龙山的魅力。人心齐、泰山移。政府+企业、干部+项目……龙山区上上下下拧成一股绳,握成一个拳,形成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既要上上下下达成共识,更要方方面面形成合力,只有“众人拾柴”才能把美好理想变成现实,龙山区招商季里没有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