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职业危机感吗?
“末位淘汰制”、“工资无底薪”、“半年一考核”、“铁饭碗不再铁”……这年头儿不仅工作不好找,找到一个稳定的好工作更是不易。
当体制门槛打破、同行竞争更加强烈、资历不再是评定岗位的重要标准时,你还能否感受到工作带来的安定感?
你还有多少光热可以发散?在工作岗位上你是否不可或缺?职业危机感,这个词正在向更多领域、更多人群蔓延。
面对职业危机感,我们只有用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工作,在工作中重新找回失去的安定感,才能更好地去适应社会。
韩燕是外地某医院的一名护士长。对事业单位的改革计划,她首先想到的就是编制问题。编制对于机关和事业单位来说还很重要,至少在工资待遇上就有很多的不同,许多老同志甚至是终生都在为编制而奋斗着。韩燕觉得作为一名在编的护士,如果以后用合同制的话,竞争会更加激烈,如果不好好干,说不定哪天就被辞退了。但要是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都用合同制,而且实行按工取酬、干得多拿得多,提高现在工资水平的话,大部分人还是很赞成的。韩燕认为,实行合同制就没有以前护士的三六九等,新来的小护士们工作起来也会更积极一点。同时,她也期待着,不要只是用合同来束缚人,也要相应提高薪酬。
在外地报社工作的辽源籍记者刘小庆经常担心自己哪天干不好,会被单位辞掉。这对她来说一直是抹不去的一块心病。近日,听到事业单位改革的相关新闻后,她不禁长吁一口气。“这下,大家都平等了。”尽管报社是事业单位,但是工作5年多的她还是单位的聘用员工。刘小庆说,目前的现状就是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太严重。身边的一些有事业编的记者,哪怕不干活,工资待遇比自己这样没编制的高出一二倍。而报社冲在一线的记者大都是些合同工,每天都在拼命工作,还总被领导吆三喝四,担心一不小心饭碗被抢或砸了。她说,面对工资时的心理不平衡还只是其次,在外打拼的人一怕钱不够生活,二怕没有了拼的劲头。每次工作和生活遇到困难,想跟领导反映的时候,最怕的就是领导一句“爱干不干,不想干回家去,有的是人想干。”这话一出心都凉了,还拼什么?真是想想都心酸。
刘小庆认为,事业单位改革,就要改得彻底,要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今,一些事业单位有恒定的编制,退休一个才能进来一个,所以很多人都在排队进入编制,这就可能滋生出腐败,对其他人来说非常不公平。
改革,我们还在等什么?“铁饭碗不铁”代表着危机也代表着激励,国家对体制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据相关部门表示,虽然国家出台的有关条例对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作出了原则规定,但条例实施并不意味着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开始实施。也就是说,机构改革还要一步一步试探着来,至于谁想凭着一个编制就吃老本,那已经成为了不可能。
在我市医院工作的小杨大夫是个口碑不错的年轻医生。作为一名医生,他每天首先都要面对的是众多来医院治疗的病人及其家属。这个工作量有多大?想想我市上百万的人口,再对比全市不过十几家的医院,就能想象出这是个什么样的基数。去除为病人治病这一医生的天职,占据小杨大夫工作精力的还一样重要任务——考核。
这个考核说的可不是为了晋级而进行的论文和英语、计算机等考试,而是医院每年对在职医生的全面考核。这个考核平均每年两次,考核内容分为笔试和实操两种,分别从基本功和实际能力对全院医生进行常规态的考核审定。对于这种本职业务的考试,医生们还都很是轻松,因为考试的内容就是自己每天的工作内容,所以不仅是心理上没压力,也对这种考核很是认同。还有一种是国家对在职医生的考核,这个新出台不久的考核是两年一次,内容则包含了所有医科。也就是说,从内科到外科、从泌尿到心血管、从神经到精神等等内容,通通都要考。而这种国家级的考试如果不合格,则将取消在职医生的从医资格。对小杨大夫这样的年轻医生来说还好些,但对于大部分常年工作在专业技术领域的老大夫来说,这可就有点难度了。
除了这两种常规考核,还有些考核则是不定期的。比如,医保单位经常会到我市的医院进行考核,这种医保医师的规则制度考核,有时会相当频繁,省里、市里的医保单位都有可能来到医院进行考核。考核内容除了简单的一些与医院相关的医保流程,还有许多细则和条例,这让本可以打字贴墙上的“相关规定”,变成了医生们必须死记硬背的“功课”。
提起这些种类繁多的大小考核,小杨大夫的妻子笑称已经习以为常了。她说,两人刚结婚时还对丈夫的考试很认真,家务活都给他免了,自己一肩挑,就怕影响了老公的考试。结果这两三年下来,因为他的考试实在是太多,她已经不拿老公的考试当回事儿了。但是小杨妻子对丈夫的诸多考试还是有些不满,她说自己就是老师,对于适当的考试以确定医生工作能力还是很理解的。但医生工作本就过于繁忙,再加上各种考试就有些让人吃不消了。
面对这些考试,小杨大夫到是很淡定。他觉得医生作为要对他人生命负责的特殊职业,医院和国家的考核都是在确保他们的工作能力对得起自己的岗位。所以有这些考核是一件好事,但他认为考核也应该有其针对性,像一些年老的专业类医生和中医类医生,应该有其专业试卷。
这家公司是专门为单位做网站的,他应聘销售人员的职位,只能靠拉客户赚提成。初出茅庐的王皓,对当地方言不熟,甚至语言沟通都有障碍,往往业务谈到一半就被客户拒绝,加之从事该工作时间不长,被老前辈们抢单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尽管王皓工作很努力,每天起早贪黑、磨破嘴皮,但是一个月到头来,买账的人仍是少之又少,让王皓连房租都交不起。
穷则思变。接下来的几个月,王皓不断尝试“新打法”,寻求“新突破”。上门服务,有时为拉一个客户,苦口婆心地推荐一周,却仍是碰一鼻子灰。有时他先联系的客户,却被“不守规矩”的同行“挖墙脚”,这让王皓很是头疼。王皓一天满脑子想的都是拉业务,经常因工作忘记吃饭,每天的休息时间也只有四五个小时,对于这个外地小伙来说,早已使出浑身解数,但总是无功而返,工作压力大。工作了大半年业绩仍无起色,工资无底薪,让他连糊口的钱都没有,最后他不得不选择放弃这个行业。
与其说小王输给了行业,不如说他输在了“工资无底薪”这条起跑线上。在就业压力大的大环境下,职业危机感自然油然而生,王皓的离开还会有更多的人涌入这个行业,让职业危机感再度升温……
王宇是个“慢性子”,做什么事,都是拖拖拉拉、不拘小节,从小养成的习惯很难改掉。大学毕业后,他的父母将其送到朋友开的公司锻炼。因该公司刚刚成立不久,一些工作制度还不够完善,使得员工工作分配不均,有的员工一天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则整天无事可做。他是朋友家的孩子,老板对王宇也有了特殊关照。他每天总是喝喝茶、看看报、打打资料,优哉游哉地靠点下班,从不在休息时间学习业务知识。开一样工资,忙得忙,闲得闲,管理层不公平的对待,让公司内部充满着矛盾。
因为制度不完善、内部矛盾大、公司业绩不佳、难以持续下去,公司被迫转让。前不久,公司来的新主管出台了新的管理模式,实施了“末位淘汰制”,公司需要大量裁员调整。这让散漫惯了的王宇打心底吃不消。对于曾经任劳任怨的员工来说是利好的消息,平日里的工作信手拈来;可对于和王宇一样的懒散员工而言,可以说是相当紧迫。要想在公司考核前不被落下,必须要下大工夫钻研业务知识,确保顺利完成上级派下的任务。为了不迟到,王宇每天都要提前40分钟出发赶赴公司。为了不被落下太多,他加班加点、起早贪黑的工作,但由于先前落下的太多,在年底的考核中,和大多数懒散的员工一样,王宇还是成为了“末位淘汰制”的牺牲品。
通过职业危机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责任心和敬业程度。一些年轻男士在应聘工作时明明已婚却说未婚;一些年轻女性,在进入工作单位后结了婚却不敢要孩子。因为他们知道职场竞争激烈,能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不容易,如果“实话实说”有可能随时丢饭碗或是被替补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是没有责任心更没有职业危机感的,个别人认为自己有“铁饭碗”没有危机感更是大错特错。因为现在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开始实行公务员聘任制,就算是高学历、高标准地过五关斩六将考上了公务员,但是只要测评不过关或不符合制度标准,同样可能面临“下岗”。职业危机感其实是一个人进取心的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人失去了危机感,就会变得安于现状、裹足不前,等待他的只有被淘汰的命运。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和多数的企业实行奖惩分明的绩效考核制度。众所周知的医疗卫生系统、银行金融系统、保险业以及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企业都会根据本单位岗位制度定期进行业务考试或绩效考核。
职场中的危机感并不是那么可怕也并不是无药可医。只要在认真工作的同时加紧学习与自己工作有关的专业技能提升实力,时刻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再积累一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相信无论怎么考核、怎么淘汰,都不会淘汰这样的员工。只有让自己具备更高的竞争力,和别人竞争时能够凸显自己的优势,证明自己比别人更优秀,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才能最大限度地缓解自己的职业危机感。
本版策划 咸凯慧
当体制门槛打破、同行竞争更加强烈、资历不再是评定岗位的重要标准时,你还能否感受到工作带来的安定感?
你还有多少光热可以发散?在工作岗位上你是否不可或缺?职业危机感,这个词正在向更多领域、更多人群蔓延。
面对职业危机感,我们只有用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工作,在工作中重新找回失去的安定感,才能更好地去适应社会。
体制改革 “铁饭碗”不再铁
本报记者 刘红娇
机关和事业单位一直是众所周知的“铁饭碗”,虽然准入门槛“高”,但其终身制和多种福利待遇都吸引着众多求职者的目光。每当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都火爆十足,几十上百人考求一个职位的现象常有发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化,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不断变化和时代需求,国家对机关事业单位体制正进入深入全面改革。岗位聘任、入社保等等这些改革措施,对已经捧上铁饭碗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呢?韩燕是外地某医院的一名护士长。对事业单位的改革计划,她首先想到的就是编制问题。编制对于机关和事业单位来说还很重要,至少在工资待遇上就有很多的不同,许多老同志甚至是终生都在为编制而奋斗着。韩燕觉得作为一名在编的护士,如果以后用合同制的话,竞争会更加激烈,如果不好好干,说不定哪天就被辞退了。但要是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都用合同制,而且实行按工取酬、干得多拿得多,提高现在工资水平的话,大部分人还是很赞成的。韩燕认为,实行合同制就没有以前护士的三六九等,新来的小护士们工作起来也会更积极一点。同时,她也期待着,不要只是用合同来束缚人,也要相应提高薪酬。
在外地报社工作的辽源籍记者刘小庆经常担心自己哪天干不好,会被单位辞掉。这对她来说一直是抹不去的一块心病。近日,听到事业单位改革的相关新闻后,她不禁长吁一口气。“这下,大家都平等了。”尽管报社是事业单位,但是工作5年多的她还是单位的聘用员工。刘小庆说,目前的现状就是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太严重。身边的一些有事业编的记者,哪怕不干活,工资待遇比自己这样没编制的高出一二倍。而报社冲在一线的记者大都是些合同工,每天都在拼命工作,还总被领导吆三喝四,担心一不小心饭碗被抢或砸了。她说,面对工资时的心理不平衡还只是其次,在外打拼的人一怕钱不够生活,二怕没有了拼的劲头。每次工作和生活遇到困难,想跟领导反映的时候,最怕的就是领导一句“爱干不干,不想干回家去,有的是人想干。”这话一出心都凉了,还拼什么?真是想想都心酸。
刘小庆认为,事业单位改革,就要改得彻底,要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今,一些事业单位有恒定的编制,退休一个才能进来一个,所以很多人都在排队进入编制,这就可能滋生出腐败,对其他人来说非常不公平。
改革,我们还在等什么?“铁饭碗不铁”代表着危机也代表着激励,国家对体制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据相关部门表示,虽然国家出台的有关条例对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作出了原则规定,但条例实施并不意味着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开始实施。也就是说,机构改革还要一步一步试探着来,至于谁想凭着一个编制就吃老本,那已经成为了不可能。
岗位考核 工作添动力
本报记者 刘红娇
当我们与医院、银行等单位打交道但因事儿太多而进展缓慢时,甚至会有一种“咱们换换,看我怎么对你”的想法。大部分人都认为,银行、医院这些地方岗位稳定,没什么就职压力,虽然工作繁忙,但这也是高收入人群应尽的义务。可实际上他们真的如外人想的一般收入高待遇好、工作稳定没烦恼么?想想那些在有验钞机却还要苦练点钞技术的银行职员,半夜值班时还会捧着书背题的小护士、医生们,就知道他们的日子绝非我们想象的一般轻松。在我市医院工作的小杨大夫是个口碑不错的年轻医生。作为一名医生,他每天首先都要面对的是众多来医院治疗的病人及其家属。这个工作量有多大?想想我市上百万的人口,再对比全市不过十几家的医院,就能想象出这是个什么样的基数。去除为病人治病这一医生的天职,占据小杨大夫工作精力的还一样重要任务——考核。
这个考核说的可不是为了晋级而进行的论文和英语、计算机等考试,而是医院每年对在职医生的全面考核。这个考核平均每年两次,考核内容分为笔试和实操两种,分别从基本功和实际能力对全院医生进行常规态的考核审定。对于这种本职业务的考试,医生们还都很是轻松,因为考试的内容就是自己每天的工作内容,所以不仅是心理上没压力,也对这种考核很是认同。还有一种是国家对在职医生的考核,这个新出台不久的考核是两年一次,内容则包含了所有医科。也就是说,从内科到外科、从泌尿到心血管、从神经到精神等等内容,通通都要考。而这种国家级的考试如果不合格,则将取消在职医生的从医资格。对小杨大夫这样的年轻医生来说还好些,但对于大部分常年工作在专业技术领域的老大夫来说,这可就有点难度了。
除了这两种常规考核,还有些考核则是不定期的。比如,医保单位经常会到我市的医院进行考核,这种医保医师的规则制度考核,有时会相当频繁,省里、市里的医保单位都有可能来到医院进行考核。考核内容除了简单的一些与医院相关的医保流程,还有许多细则和条例,这让本可以打字贴墙上的“相关规定”,变成了医生们必须死记硬背的“功课”。
提起这些种类繁多的大小考核,小杨大夫的妻子笑称已经习以为常了。她说,两人刚结婚时还对丈夫的考试很认真,家务活都给他免了,自己一肩挑,就怕影响了老公的考试。结果这两三年下来,因为他的考试实在是太多,她已经不拿老公的考试当回事儿了。但是小杨妻子对丈夫的诸多考试还是有些不满,她说自己就是老师,对于适当的考试以确定医生工作能力还是很理解的。但医生工作本就过于繁忙,再加上各种考试就有些让人吃不消了。
面对这些考试,小杨大夫到是很淡定。他觉得医生作为要对他人生命负责的特殊职业,医院和国家的考核都是在确保他们的工作能力对得起自己的岗位。所以有这些考核是一件好事,但他认为考核也应该有其针对性,像一些年老的专业类医生和中医类医生,应该有其专业试卷。
“工资无底薪” 从坚持到放弃
本报记者 李 锋
大学期间,王皓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南方电子市场发展前景好,大学刚毕业,他便选择南下,前去上海寻求发展。初来乍到的他,在茫茫求职人海中,显得很渺小,而抄一口外地口音,求职路上更是屡屡碰壁。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专业对口的网络公司应聘,却是工资无底薪。眼看兜里的生活费所剩无几,只能先安顿下来,以后慢慢寻求发展。这家公司是专门为单位做网站的,他应聘销售人员的职位,只能靠拉客户赚提成。初出茅庐的王皓,对当地方言不熟,甚至语言沟通都有障碍,往往业务谈到一半就被客户拒绝,加之从事该工作时间不长,被老前辈们抢单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尽管王皓工作很努力,每天起早贪黑、磨破嘴皮,但是一个月到头来,买账的人仍是少之又少,让王皓连房租都交不起。
穷则思变。接下来的几个月,王皓不断尝试“新打法”,寻求“新突破”。上门服务,有时为拉一个客户,苦口婆心地推荐一周,却仍是碰一鼻子灰。有时他先联系的客户,却被“不守规矩”的同行“挖墙脚”,这让王皓很是头疼。王皓一天满脑子想的都是拉业务,经常因工作忘记吃饭,每天的休息时间也只有四五个小时,对于这个外地小伙来说,早已使出浑身解数,但总是无功而返,工作压力大。工作了大半年业绩仍无起色,工资无底薪,让他连糊口的钱都没有,最后他不得不选择放弃这个行业。
与其说小王输给了行业,不如说他输在了“工资无底薪”这条起跑线上。在就业压力大的大环境下,职业危机感自然油然而生,王皓的离开还会有更多的人涌入这个行业,让职业危机感再度升温……
“末位淘汰制” 令人压力倍增
本报记者 李 锋
“末位淘汰制”是绩效考核的一种制度。“末位淘汰制”是指工作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指标体系为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得分靠后的员工进行淘汰的绩效管理制度。王宇是个“慢性子”,做什么事,都是拖拖拉拉、不拘小节,从小养成的习惯很难改掉。大学毕业后,他的父母将其送到朋友开的公司锻炼。因该公司刚刚成立不久,一些工作制度还不够完善,使得员工工作分配不均,有的员工一天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则整天无事可做。他是朋友家的孩子,老板对王宇也有了特殊关照。他每天总是喝喝茶、看看报、打打资料,优哉游哉地靠点下班,从不在休息时间学习业务知识。开一样工资,忙得忙,闲得闲,管理层不公平的对待,让公司内部充满着矛盾。
因为制度不完善、内部矛盾大、公司业绩不佳、难以持续下去,公司被迫转让。前不久,公司来的新主管出台了新的管理模式,实施了“末位淘汰制”,公司需要大量裁员调整。这让散漫惯了的王宇打心底吃不消。对于曾经任劳任怨的员工来说是利好的消息,平日里的工作信手拈来;可对于和王宇一样的懒散员工而言,可以说是相当紧迫。要想在公司考核前不被落下,必须要下大工夫钻研业务知识,确保顺利完成上级派下的任务。为了不迟到,王宇每天都要提前40分钟出发赶赴公司。为了不被落下太多,他加班加点、起早贪黑的工作,但由于先前落下的太多,在年底的考核中,和大多数懒散的员工一样,王宇还是成为了“末位淘汰制”的牺牲品。
职业危机无处不在
本报记者 王 超
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国营、民营企业单位,单位发展得好,离不开上进、优秀员工们的共同努力与付出。一个求职者如果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更是幸运。然而,在今天竞争如此激烈的职场上,有一些人虽然一直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但他们却时刻被职业危机感所围绕,为自己的职位或工作感到担忧。反之,有一些人不学无术、做人心口不一,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对待工作,以为“会说”比“会做”管用;还有个别人认为自己有所谓的“铁饭碗”,不存在职业危机感。通过职业危机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责任心和敬业程度。一些年轻男士在应聘工作时明明已婚却说未婚;一些年轻女性,在进入工作单位后结了婚却不敢要孩子。因为他们知道职场竞争激烈,能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不容易,如果“实话实说”有可能随时丢饭碗或是被替补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是没有责任心更没有职业危机感的,个别人认为自己有“铁饭碗”没有危机感更是大错特错。因为现在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开始实行公务员聘任制,就算是高学历、高标准地过五关斩六将考上了公务员,但是只要测评不过关或不符合制度标准,同样可能面临“下岗”。职业危机感其实是一个人进取心的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人失去了危机感,就会变得安于现状、裹足不前,等待他的只有被淘汰的命运。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和多数的企业实行奖惩分明的绩效考核制度。众所周知的医疗卫生系统、银行金融系统、保险业以及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企业都会根据本单位岗位制度定期进行业务考试或绩效考核。
职场中的危机感并不是那么可怕也并不是无药可医。只要在认真工作的同时加紧学习与自己工作有关的专业技能提升实力,时刻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再积累一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相信无论怎么考核、怎么淘汰,都不会淘汰这样的员工。只有让自己具备更高的竞争力,和别人竞争时能够凸显自己的优势,证明自己比别人更优秀,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才能最大限度地缓解自己的职业危机感。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