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徐铭的“出彩”人生

    放弃城市里优越的工作环境,投身农村体育教育事业,甘当农村“孩子王”——

青年教师徐铭的“出彩”人生

本报记者 于蕾

    2003年冬天的一个上午,龙山区工农乡中心校一个班级的学生正在上一节主题为“冰雪中欢乐的小矮人”的体育课。体育课是从“模仿走”热身运动开始的:天空飘着零星小雪,孩子们顶着雪花,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惟妙惟肖地模仿着解放军、老人以及各种小动物的步子走进课堂。接下来的“雪地矮人接力走”、“吹气球”等几轮竞技游戏过后,体育课在“摘苹果”的整理放松活动中结束了,学生们意犹未尽,喜悦挂在脸上。天,还在飘着雪花,可是操场上早已是热气腾腾,春意盎然了……
    这是2003年全国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后,龙山区作为全国36个实验区之一,由工农乡中心校为教育部课改专业支持和评估调研组所承担的一节体育公开课。负责这节体育课教学的老师名叫徐铭,是一个走出大学校门就投身农村体育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
    徐铭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在优越的城市生活中成长起来的,乡村是他感到既新奇又生疏的地方。1998年,大学毕业的徐铭来到龙山区工农乡工农村小学任教。那时的他,每天早晨6点钟准时到校,晚上最后一个离开学校。当他得知这个村小在体育成绩上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时,他跟校领导保证,一定要把学校的体育成绩抓上去。他在做好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在普及中发现好苗子,进行重点培养和训练。经过他的努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学校的体育成绩一跃成为全乡的优胜校。
    他在教学工作中先后获得各级教育部门授予的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优秀指导奖、学校体育竞赛奖,并担负着国家教委、国家科委九五课题实验研究员的工作任务。
    1999年,由于工作需要,徐铭被调往工农乡中心校工作。消息传开,那些同他朝夕相处了一年多的孩子们一窝蜂地拥到办公室,伸出小手拉住徐铭的大手,哭着央求:“徐老师,你不走不行吗?我们想你。”那时,徐铭是流着泪在孩子们依依不舍地挽留下离开的这所乡村小学。
    2000年秋季开学,按照规定,他要调往市区小学任教,有一些市里小学的领导找到他本人,以优厚的条件请他去工作。工农乡中心校领导很希望徐铭可以留下来,可是一个刚刚20岁的小伙子,怎么会甘心留在农村小学工作呢!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徐铭决定留下来。他希望把自己从专业院校学到的知识带到农村,让农村的孩子们接受更专业、更准确的体育指导。
    对于他的选择,许多人感到不理解,替他惋惜,说他太傻,将来可能连对象都不好找。不幸言中,徐铭接连谈了几个女朋友,一听说他在农村小学工作,都没谈成。当有人问他对当年的选择后不后悔时,他坚定地说:“无怨无悔。城市孩子需要教育,农村的孩子更需要教育。尽管在农村小学工作,但我的人生价值依然可以实现。”
    那时,以学校现有的教学器材,要按新课程的要求上好体育课确实存在不少困难,但这些困难却难不倒徐铭。学校比较像样的体育器材只有一块体操垫和一个跳箱,但孩子们喜欢上体育课、喜欢运动,总不能因为没有器材就不上体育课吧?为了解决农村因资金不足、教学器材短缺问题,徐铭带着学生自制了多种器材:有用玉米棒制成的手榴弹、接力棒,用破旧车胎、废车轮制成的活动式钻圈,利用废纸、不干胶、饮料瓶制成的小球、小棒等多种土器材,既拓宽、丰富了课程资源,又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经过他的努力,学校的体育成绩直线上升,过去在全区、全市榜上无名的项目都创造出了好成绩,全乡的体育教育水平在他的带动下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
    如今,徐铭依然工作在工农乡中心校,只是工作重心转为对年轻教师的教学指导工作。对于当年的选择,徐铭一直在用默默地付出为自己的人生出彩。
    记者手记:农村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可是老师们的热情和智慧是无限的,正是有了像徐铭一样的农村教师,才让我们更加理解了什么是德智皆寄于体。人的一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有很多,城市也好,乡村也罢,哪里有梦想,哪里就是舞台。徐铭的这一选择,让我们看到了农村教育事业别样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