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鞭炮不响不成年 喜庆背后隐患多

本报记者 王颢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正如王安石在《元日》中所描述的,燃放烟花爆竹是一向含蓄内敛的中国人在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里对祝福和喜悦的“最激烈的”表达方式。然而,这个在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的、充满仪式感的年俗传统,似乎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人口密集、高楼林立的现代社会。又是一年春节时,在鞭炮声声营造的欢乐、祥和氛围中,我们不得不对这喜庆年味儿背后的隐忧进行一番冷静的考量。
    燃放烟花爆竹极易引发火灾和人身伤亡事故。特别是在人口密集、高楼林立的城区,每年春节期间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火灾数量要占到全部火灾数量的一半以上,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同时,每年因鞭炮质量问题或不当的燃放方式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也是屡见不鲜。
    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和城市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春节期间,集中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有毒、有害气体及大量的粉尘颗粒,影响城区空气质量和人们的健康。同时,巨大的噪音也会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爆竹燃放后产生的碎片和残留物污染了市容环境,同时也加大了环卫工人们的工作量。最近,在朋友圈中被刷屏转发的一张两位穿着工作服、站在寒风中举着心愿卡的老年环卫工图片道出了广大环卫工人们的心声。希望在这个即将到来的春节,我们都能少放一点鞭炮,给辛苦工作的环卫工人们一点暖心的支持。
    今年,市委专门下发通知,禁止全市各机关单位在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同时,市安委会制订了相应制度,对烟花爆竹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燃放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范,并将加大烟花爆竹燃放高峰期的安全监控力度,确保全市人民度过一个祥和、安全的新春佳节。我们每个人也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少一点 “任性”燃放,多一份文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