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小曲 一种生活

——龙山区着力打造幸福文明的首善之区
吴海波 孙思萌

    寒风刺骨大雪飘,七旬老汉把冬猫。喜迎新春备佳肴,在家学做粘豆包……这是我们在东艺社区活动室听到的快板选段,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认真为社区晚会进行着排练。以前到了冬季,打麻将“声声入耳”、推牌九输的“撕心裂肺”,如今这些不良之风早已被大秧歌、广场舞、社区活动室里的歌声与笑声所替代。
    作为辽源功能核心区——龙山区委、区政府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全面深化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使百姓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入社区进农村,城乡共享文化大餐。龙山区为17个社区配建了文化活动中心所需的各种文化、体育健身器材及设备。其中,1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达到了配建标准。有了基础条件,各个社区都努力丰富文化形式,满足居民需求。新兴社区就是众多社区中努力创新文化形式的一个典型,新兴社区不但组织拍摄了微电影,还携手博纳电影城举办了第二届邻里节之微电影节。听说电影要在电影城上映,在微电影《醒》中扮演母亲的71岁的燕玉红兴奋得好几天睡不着觉。在电影大屏幕上看到自己,老人激动不已。“做梦都没想到我能演电影、当‘明星’,真的打心眼儿里高兴啊!”
    农村文化事业一直都是龙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点,为了更好地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龙山区号召成立了一批民间艺术团体,同时加快了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的建设步伐,两个乡(镇)全部建成了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集图书借阅、报刊杂志阅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教育培训、排舞健身等活动服务项目于一体的标准文化站。全区28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已实现全覆盖。2014年,龙山区为农家书屋配备书籍5000册,为农村文化大院和广场健身队配备音响30套、秧歌服400套,并定期到农村文化大院为村民进行演出。村民们感慨地说:“这农村文化大院办得好!农民闲下来时有了活动的地方,看书学习转变脑筋,扭扭秧歌自娱自乐。农民文化活动多了,村里打麻将、看纸牌进行赌博的人自然少了,村里的治安也好多了。”
    整合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龙山区敏锐把握发展动向,着重发展乡村旅游业,依托特有的区位和资源条件,加快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推进乡村旅游蓬勃、健康、快速发展。近年来,龙山旅游、农业部门把握趋势、因势利导,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强化标准引领和规范管理,有效提升了乡村旅游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乡村旅游越来越成为城乡居民的新看点、社会投资的新热点和旅游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从龙山旅游业的发展实践看,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拓展产业空间,扩大旅游容量,还可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建设生态宜居、首善之区进程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龙山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全民健身,“动”出龙山新风貌。大秧歌、广场舞、太极拳、抽陀螺。现在已经日趋流行,成为很多百姓锻炼身体、娱乐身心的理想休闲娱乐方式。这样的健身运动在龙山区随处可见,“动起来”已经成为全民健身口号。为了给百姓创造更多的运动机会,体会运动文化带来的乐趣,在龙山区委、区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龙山区多管齐下,推出了十大文化惠民工程,内容涉及群众文体团队建设、公益培训、广场舞、弱势群体文化扶持、文化下基层、“非遗”、艺术沙龙、公益电影、艺术欣赏、艺术创作等,为这些领域的文化新苗不断注入新生命、新内涵。现在,龙山区活跃着数十支广场健身舞蹈队。只要一块空地,一台录音机,当欢快、优美的舞曲响起,人们就可以翩翩起舞,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不仅如此,龙山区委、区政府联系组织了城市居民文化艺术节暨九洲地产第二届风筝节、第二届“富椿源杯”全民健身大赛等大型活动。为百姓献上了一份文化的盛宴,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推进了群众文化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百姓幸福指数得到了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