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凤河与他的“山”字经
本报记者 陈兴权
2013年秋,当第一茬“平欧榛子”从山上采摘下来后,46岁的许凤河认定自己下半辈子就要走“山”路。
17岁下海经商的许凤河,既当过个体户,又做过公司老板。多年的商场磨砺,练就了他行事果断的性格。2000年,在完成资本积累后,许凤河毅然放弃了原本红火的生意,转而便把注意力瞄向了草木葱翠的大山,先后在东辽县平岗镇平安1组投资承包了3000多亩荒山。许凤河感慨地说:“当时包山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走劳动致富的路子,并没想到会如此艰难。”由于刚刚转行,对现代农业的生产知识了解的是少之又少,然而他同大多数农民一样,走的是一条种植大田玉米的老模式,虽然有账可算,但效益不高。随着国家林地清收政策的实施,许凤河选择了放弃大田种植计划。
2010年,一直想从“绿色银行”里淘金的许凤河,从央视7频道获知辽宁本溪培育并出售“平欧榛子”种苗的信息。他便立刻赶往本溪,谁知这一去竟是半年。“平欧榛子”因果实营养丰富、口感好,备受业内人士推崇。目前,市场价格为每公斤60多元。“为了学到‘平欧榛子’的繁育技术,我每天往返山林数次,全面系统地研究其培育方法。在近两年与本溪老板的学习交流中,最后,他终将把‘平欧榛子’的种苗繁育技术,以最低价转让给了我。” 许凤河介绍道。2011年秋,从本溪学成归来的许凤河,总是感觉对技术掌握的不够熟练。于是,他在家小住几日后,便南下来到了北京,求助于中央电视台7频道工作人员。在他讲明来意后,央视工作人员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向他推介了参与编纂《中国果树志》的梁维坚教授。随即,许凤河赶赴辽宁大连,拜见了梁维坚教授。2012年春,许凤河专程去大连,将梁维坚教授接到东辽县,现场进行技术指导。2013年,只有2年树龄的“平欧榛子”树,在许凤河的精心呵护下,最终开花、结果。虽然近40000株的“平欧榛子”只结了500多公斤的果实,但许凤河心里很高兴,他知道,在不久的将来才真正是“平欧榛子”进入盛产果实的好时期,好日子还在后头呢。“他将这500多公斤榛子送给了亲戚朋友,即便厂家来电话要买他都不舍得卖。”许凤河的朋友说。
在许凤河千亩“平欧榛子”产业基地,工作的员工告诉记者,近40000株的“平欧榛子”,从定杆到剪枝都是许凤河一剪子一剪子修理成型的,他对“平欧榛子”的种苗照顾得很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