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区奏响新型城镇化建设最强音

——西安区庆祝建区三十周年系列报道之四
张艳娜 李贺

    街道畅达,直通四方;新楼林立,各显婀娜。多年来,西安区以创新力、通畅力、改造力、生态力、市场力为依托,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发展,奏响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最强音,一座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型特色城镇呈现眼前。
    高起点规划  凸显城镇化特色风貌
    通过市区联动建设,新建一环路北段、仙城大街等15条道路共25.5公里,拉大了城区框架,释放了发展空间。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煤矿棚户区改造、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2006年以来,对30个区域近6万户居民进行了房屋征收,新建12个居民小区,建筑面积达300万平方米,群众居住环境极大改善。实施“两化三整治”、“暖房子”工程,一批老旧居民小区得到综合整治。灯塔镇10个环路内村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富强村、谦和村由省级规划部门完成了新农村建设规划。新修农村水泥路达20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依托东北袜业园和丰富的玄武岩资源,形成了袜业加工、石材开采加工业,吸纳了灯塔镇10个近郊村的农村人口向城区集聚。
    高质量发展  发挥主导产业优势 
    随着西安区新型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以装备制造、健康食品、新材料、建筑建材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发展迅速。近几年,全区围绕四大产业运作实施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73个,总投资230亿元。全力推进工业提速增效,规模以上企业达44户,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4户。全鑫物资等37个项目建成投产,凯旋王国创意园等17个新建项目进展顺利,谋划储备印刷产业园等前期项目223个。积极搭建融资平台,成立辽源市碳纤维行业协会,区政府出资200万元注入互保池,通过了省建行的联贷联保审批,4户企业获得1600万元的授信额度。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努力扶持德春米业、夏兴集团、希玛生物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延长农产品加工链条,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力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业。积极支持和鼓励农民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业,努力形成“一村一业、一屯一品”的良好发展格局。
    高品位打造 提升城镇化整体品质
    注重科技创新,顺利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区考核。优先发展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消除危房校舍5200平方米,新建校舍1.4万平方米,5所小学新校舍投入使用。 “农家书屋”、“百镇千村”农民健身工程深入推进,加强文体骨干培训等机制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使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丰富。计划生育奖励政策顺利实施,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社会治省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社会治安形势平稳,2011年,西安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吉林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