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期待话未来
“交通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
本报记者 于蕾
被采访人:市人大代表尹洪林采访地点:市宾馆
中小学生活泼好动,空间观念模糊,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对意外情况的出现容易惊慌失措。对此,市人大代表尹洪林认为,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青少年平安教育基地是我市的一大亮点。尹洪林希望相关部门能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把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和体验纳入正常教育计划和对学校考核的内容,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实践活动,特别要面向家长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预防的联动机制,真正做到交通安全知识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空气更清新 环境更美好
本报记者 于芯
被采访人:市人大代表姜伟采访地点:市宾馆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汽车数量逐年增多,尾气排放污染严重,我们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姜伟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全面治理大气污染,提出推进燃煤锅炉、餐饮业油烟、建筑扬尘、机动车尾气等污染防治;市区实行PM2.5、PM10实时监测;制定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规划,解决秸秆焚烧污染问题。
姜伟希望,能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加强对重污染、高排放行业的监督,严格控制煤炭消费量,推进地热资源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兴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开发,营造人人关心环保、支持环保和参与环保的社会氛围,让龙首山的树木越来越鲜活,东辽河的河水越来越清澈,空气更清新,百姓生活环境更美好。
“争取打造全省一流的民办学校”
本报记者 于芯
被采访人:市人大代表闫振东采访地点:市宾馆
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也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当前,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政策,这让市人大代表闫振东对未来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闫振东说:“民办学校的发展应更注重科学定位、创新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办学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开拓出民办教育发展新的空间。”谈到未来的发展,闫振东说:“新的一年,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符合辽源实际的民办教育之路,以特色吸引生源、以质量打造品牌,争取把志远高中打造成为全省一流的民办教学基地。”
让百姓看病得到更多实惠
本报记者 焦红梅
被采访人:市政协委员方树源采访地点:市宾馆
民生工程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市政协委员方树源说:“过去的一年,我市民生工程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广大市民最大程度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们感到很自豪、很振奋。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愿意融入到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当中,提高业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让百姓尽享科技医疗的成果。”
方树源说,目前,我市百姓只有到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才能领取补助款,而到民营医疗单位就诊却不能享受到医药费用报销等优惠政策,这给困难群众增加了一定负担。今后,希望民营医疗机构也能加入到新农合和社保定点单位的队伍中去,积极为百姓提供优惠条件,让辽源百姓看病时得到更多实惠,尽最大努力造福辽源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