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托代表捎建议

路平换得民心顺
本报记者  于 蕾
    居民:王桂新
    市人大代表:赵志楷
    委托建议:《对西安区四合小区进行道路维修的建议》
    经过3个多月的施工建设,去年10月份西安区四合小区里的坑洼路面全部修建完毕,堵在小区居民心中的这条路终于平坦了。
    道路颠簸、出行困难一直是困扰四合小区居民的难题,回想起未修前的那条路,居民真是望“路”兴叹。提起修路,还要从福盛社区工作人员走访入户时说起,家住四合小区的王桂新和部分居民代表向社区反映了这条路给他们生活带来的不便,同时也发出了居民们共同的心声——修路。
    修路就是“修”民心。就这样,居民的心声从社区发出,通过层层传递,最后由市人大代表赵志楷提交的《关于对西安区四合小区进行道路维修的建议》被递交到了去年全市“两会”上,会后建议得到了有效落实,市住建局对四合小区破损路面进行了彻底改造和修建,修路总长度达2000余米,而且排水设施齐全,解决了居民出行难。王桂新高兴地对记者说:“这真是代表为百姓代言,政府为百姓兑现啊!”

等16路公交车不用闹心了

本报记者  王君开

    市民:黄淑芳
    市人大代表:刘涛
    委托建议:《关于进一步规范公交车管理的建议》
    城市公共交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让人民群众“出行更便捷、乘坐更舒适、换乘更方便”,才能乐其所乘。如果干等车不来,来了却是左拧右歪,颠簸不停的破旧公交车,那可是最闹心的事儿。居住在开发区村后、黎明两个村的居民,都有过这种“添堵”的体验。
    去年,在市七届二次人大会之前,村后村的黄淑芳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市人大代表刘涛,讲述了乘坐公交的烦心事儿,想通过他提个建议,让这两个村的老百姓出行不再闹心。 
    刘涛了解到,村后、黎明两个村位置较偏,只有16路公交车通到这里,大约半个小时一趟车,确实给这里出行的人带来很多不便。于是,他把“关于进一步规范公交车管理的建议”带到了“人代会”上。
    时隔不久,黄淑芳得到了建议已经落实的信儿,市交通局按照市人大代表的提案,为16路公交线增加了1台新车,等车时间也由原来的半小时缩减到10多分钟,黄淑芳真是打心眼里儿感到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