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区以人为本铺筑民生幸福路
——西安区庆祝建区三十周年系列报道之三
张艳娜 高磊
回眸30年,西安区民生事业蒸蒸日上,快步向前;细数30年,西安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民”。30年来,西安区紧抓保障民生促发展的重要脉络,全力推行惠民计划。安居工程、社会保障、环境整治等民生工程的实施,为西安区百姓铺筑了宽阔平坦的民生幸福之路。
广厦万间暖民心 幸福生活乐安居
西安区地处矿区,有近7万户矿区居民生活在低矮破旧的棚户区。多年来,西安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作为民生工程的头等大事来抓,将棚户区改造工程纳入到惠民实事中。从2006年吉林省棚户区改造工程全面启动至今,西安区共完成了仙城、泰安、先锋等30个区域近300万平方米,6万户居民的房屋征收工作。新建仙城小区、兴合小区、我的家园等12个现代化小区,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为了给百姓创造更好的出行条件,截至目前,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和维修近50000米的道路,新建一环路北段、仙城大街、丰寿路等15条道路共25.5公里,形成了“三横三纵”的道路格局,使西安区的交通状况得到有力改善。
社会保障稳推进 民生处处见真情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民生工程,西安区不断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近3年来,西安区共为9.6万户(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34356万元,为44344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3154万元,救助大病患者4761人(次)。西安区社会事业救助中心被民政部授予“窗口创先争优”优质服务品牌。积极解决城乡居民就业问题。自2010年以来,西安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2743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达702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多年控制在3.6%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10440人,使全区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得到显著提高。2013年,农民人均年收入9927元,是1984年的23.7倍,逐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青山碧水宜居城 平安西安展新容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近年来,新建泰安小学、石河中心校等小学校舍6所,大力加强功能室建设和仪器配备设施,并达到省级标准。不断充实和调整师资队伍,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新建了西安区中医院大厦,更新先进医疗设备达30件,医疗技术明显提高,就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西安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强基层平安建设,在全区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和“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改”等活动,强化西安区人民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保障力度。2012年,西安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建设示范区”的荣誉称号。
回首30年,西安区的民生事业取得阶段性地发展,城市面貌不断翻新,居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不断攀升。西安区用事实证明在改善民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实,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