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县新常态下新跨越

李洪波


    2014年,东辽县紧紧围绕“一强两快三提高”目标,把握新常态、破解新难题,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全方位谋划项目、多举措招商引资、大力促进产业升级,支点助力跨越,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2014年,共安排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8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0个,总投资243亿元。全年招商引资较上年增长20%。通过项目包保制度、组建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和“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的有力推进。通过突出增量培育、狠抓存量提质、推动总量提高,东辽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6亿元,工业强县的趋势日益显现。
    科学种管助力丰产增收、龙头企业带动辐射、特色种养凸显品牌,现代理念经营,农业基础不断夯实。 
    2014年,东辽县在克服了严重旱灾的基础上,科学选种、测土配方施肥、有效田间管理,粮食再获丰收,总产量达23.1亿斤,增长4.5%;农业总产值实现47亿元,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1930元,增长14%。大力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经营,土地流转有序推进。全年共流转32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24%。大力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全县农业加工企业发展到80余户,26户企业被命名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特色农业园区规模不断壮大,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正向规模化、精品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全县牧业小区达173个,无公害粮食种植面积达8万亩。
    让居者有其屋、让行者有其路,细微之处入手,城乡建设统筹推进。
    2014年,共分配廉租房173套,发放租赁补贴757户,分配回迁安置房1400余套7.7万平方米。对弃管小区进行楼面防水和下水管网改造。新建供热锅炉1台,增设换热站3个,改造供热管网10公里。维修县城路面14721平方米,完成站前广场地下暗河清淤400米。新建农村公路64.5公里,独立中桥4座。完成169公里县级公路日常养护,维修县级公路8500平方米。   
    低保提高标准、药品降低价格、师德建设强化、文化成果斐然,服务皆为百姓谋,民生保障日益改善。
    扎实推进13项重点工程、15件民生实事和23项重点工作,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新农保和城居保实现了两险合一,全年参加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达1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3.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000人,全年发放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待遇2.6亿元。县级公立医院实行零差价销售;乡镇卫生院实行基本药物网上招标采购,平均药价下降30%,实现同县、同城、同价。投资1100万元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82家,全县标准化村卫生室达149家,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教育文化工作进一步加强,“软实力”进一步显现。2014年,东辽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满族剪纸之乡”,陈登月老师被评为首届“吉林省最美教师”,鴜鹭湖水利风景区、红叶岭森林公园、鴜鹭湖湿地公园全年接待游客15万人,列辽源地区首位。
    化解矛盾纠纷、全程安全防控、集中整治污染,当为处尽力为,发展环境和谐稳定。
    全年化解矛盾纠纷8623件。大力实施“天网”工程,全年新建公共视频监控点位240个,社会视频监控点位达7000个。引导煤矿企业兼并重组退出,全年工矿商贸领域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全面开展改善人居环境工程,完成了全省第三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打造了10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样板村,完成了1个省级生态村,15个市级生态村的创建目标。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规定指标以内,农业源减排在全省率先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污染减排任务。在聚龙潭水库等3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重要河段和集贤等6个村的水井房,设置警示标牌266个,修建防护围栏720米,新建沼气池等畜禽污染防治设施116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