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文化:滋润百姓生活

本报记者  于蕾

    北国冰雪扮靓了城市角落,莺歌燕舞滋润着幸福容颜。当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惠民文化悄然降临,我们可见城市广场上歌声阵阵、舞步飞旋,随处可听田间地头梨园放歌、字正腔圆,同步分享轮番上映的电影大片,细细品味城市交响乐团送上的艺术大餐……
    在浸润着浓郁文化气息的氛围中,辽源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了。
    文化惠民,就是要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这个“菜篮子”。自去年年初以来,全市共组织市、县剧团送戏下乡演出140场,送电影下乡6216场,协调组织广场文艺演出20余场、广场电影放映80余场。市群众艺术馆组织开展了声乐、美术、书法、戏曲、非遗等免费文艺培训45期。市矿工墓陈列馆、市图书馆、市博物馆、二战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累计免费接待服务社会群众达20万人次。
    数字的背后,流淌着全市文化工作者的辛勤汗水,更蕴含着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热切期盼。
    城镇农村共享“文化服务圈”
    建设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乡(镇)、社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尤其要把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向基层延伸。为有效发挥已建成的30家乡(镇)综合文化站、514家农村文化大院、32家社区文化活动室和518家农家书屋的作用,去年年初以来,市委宣传部、市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市文广新局相关领导多次深入社区、深入农村一线检查指导工作,面对面听取城乡群众意见,及时帮助解决基层文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先后为以上文化活动场所和民间文艺团体协调解决音响62个、文化衫6000件、舞蹈秧歌服1000套、摄像机27台、照相机13台、音乐器材100余套、健身器材50套,更新农家书屋图书50000余册,市、县(区)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近千万元。?
    大型群众文体活动精彩纷呈
    去年,全市成功举办了“百姓共欢乐庆五一劳动者的节日广场文艺演出”、“市群艺民族乐团成立暨庆五一音乐会”、“首届辽源市市民文化节”暨第四届“东辽河文化艺术节”文艺演出、龙首山魁星庙会文艺演出等活动。在“吉林省首届市民文化节暨第七届‘长白之声’合唱节”上,我市荣获金奖和优秀组织奖;在吉林省第二届群众文艺“金星奖”决赛中,我市选送的舞蹈《火凤凰》获金奖,《开心阿奶》获银奖,《酷我人生》获优秀奖。由市文艺创作中心和市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创作的大型吉剧《情满东辽河》于去年9月28日向全市党政机关公开首演,并于10月12日赴长春参加全省吉剧汇演,演出得到了省文化厅主要领导以及相关专家的充分肯定。我市已举办四届的全民健走日活动,已成为辽源一项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群体健身活动品牌。同时,突出“节俭、安全、热烈”的理念,第十七届省运会于2014年9月初在辽源成功举办。
     争取资金发展文化产业
    去年2月份以来,市文广新局积极谋划协调,通过各种渠道向国家和省申报争取10项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拟争取资金总额3000余万元。其中,已经争取到位包括矿工墓展陈改造提升、群众艺术馆改造、图书馆改造和群众艺术馆新建国家补助等4项文化发展资金,累计2930万元。同时,同创动漫文化产业园的“动漫游戏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市场培育项目”、沙氏木雕项目、东霖一鸣草编项目、扎兰芬围项目、显顺琵琶学校项目、振兴吉剧项目等还将争取省级文化产业引导扶持资金近500万元。东霖一鸣草编文化产业园区申报吉林省第四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已经报送吉林省文化厅,正在审批。
    2014年,全市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挖掘整理全面实施,文化、广电、新闻出版行业监管有序,以服务群众为根本的全市文化工作蓬勃发展。
    和着文化惠民的春风,2015年,全市文化工作将继续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文化惠民项目,促进舞台艺术繁荣发展,不断丰富和满足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