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委书记要履行好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述职要述党建、群众评议要评党建、年度考核要考党建、选拔任用干部要看抓党建情况。从今年开始,每年第四季度,各级党委要分批、逐级开展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省委、市委分别召开市(州)、县(区)党委书记述职评议会议。现将市、县(区)党委书记述职发言摘要刊发。
中共辽源市委书记 吴 兰
去年以来,特别是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与市委一班人精心谋划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坚持以上率下,精心部署推动。把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工程来抓,13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了“以党建促转型,抓转型促党建”的总体思路和“五抓五着力”的工作定位,及时解决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党建工作30多个重大问题。先后5次约谈县(区)“一把手”;直接进村暗访,走访农户51户;逐级传导压力,推动52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得到不同程度转化提升。二是创新工作载体,培育打造亮点。深化农村基层党建“三项工程”,在全市街道社区推行“一委一居一中心”领导体制和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志愿服务队“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以及“四访三议两跟踪”工作法。采取成立个体私营企业党委、非公党建工作站、非公党建联盟等措施,培育树立了利源精制等一批非公企业党建典型。三是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强化保障。城市社区工作和服务群众经费平均达到17.7万元,社区“两委”成员养老、医保等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累计投入近亿元,社区场所全部达到500平方米以上,其中800平方米以上的占48.7%。
在看到成绩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了不足。一是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对基层党建工作投入精力不足、调查研究不够、领导指导不到位,还没有真正管到位、严到份。二是农村党建保障条件有待改善。破解党建保障方面难题的方法不多,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不足、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平均报酬偏低。三是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短板”突出。在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全覆盖方面研究不够深入,缺少有效方法。四是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对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缺乏深入调研,对基层党组织薄弱带来的消极影响估计不足,跟进措施不及时、不到位。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民主管理制度还有差距,个别村干部作风和形象比较差,部分基层党员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五是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不强。对抓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缺乏深刻认识,聚焦不到位。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富致富能力不强,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群众办事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还没有完全打通。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政绩观有偏差,存在重发展轻党建的问题,没有摆正“显绩”与“潜绩”的关系,对自己作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定位存在模糊认识。二是没有形成有效的责任落实体系,抓责任落实有欠缺,考核评价、激励约束等制度缺失或乏力,问责不到位。三是缺乏以“钉钉子”精神创新抓好工作落实的韧性,破解基层党建面临困难和障碍的招法不多,对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培养选拔缺少前瞻性统筹谋划,没有做到抓常、抓细、抓长。四是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投入保障重视不够,对党建工作的投入缺少紧迫感。五是党内生活制度执行不严,对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建设重视不够、研究不深、监督不严,党内监督、民主集中制、批评与自我批评落实不到位,部分党员缺乏应有的党性锻炼,不能很好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将与市委班子同志一道,团结和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要求,以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主线,以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为抓手,下大气力研究解决各种重点难点问题。一是强化主体责任落实。进一步强化党委书记作为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正确政绩观。建立定期议党、专题议党制度,逐级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和督查机制。改进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突出抓好“一把手”履行管党治党责任的考核。对抓党建工作不重视、不到位的严肃问责。建立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动态监测和常态整顿机制,强力推动整改提升。二是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在抓好非公党建联盟试点基础上,探索成立跨行业、跨领域党建联盟,通过资源共享、机制共建,扩大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以服务“五个一线”为载体,优先选派优秀后备干部担任薄弱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智慧党建”,提高党建工作和服务群众效率。拓展村部服务功能,有条件的村部开办“民事村办”代办点,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为“零距离”。扎实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实行积分管理、双向考核机制。加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努力消灭集体经济空白村。三是强化基层经费保障。推动工作重心和资源向基层下沉,优先保障基层党建资金投入。建立市级财政对县(区)基层党建经费适当补充机制,坚持将村、社区党组织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标准。四是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突出抓好党性教育和警示教育,落实好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谈心谈话制度,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化。着力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建立健全从严管理监督党员干部、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不断提高制度治党水平。落实好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规划等29项制度,推动服务群众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中共东丰县委书记 滕宝春
近两年,特别是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与县委一班人始终坚持重心下移,积极探索实践,全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一、履职工作特色和亮点
一是以身作则,认真履行管党责任。围绕“抓党建、转作风、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主动谋划部署,先后主持召开22次常委会研究党建工作。坚持靠前指挥,及时解决了提高社区“两委”成员待遇、未达标村部建设等20多个基层党建工作重大问题。带头推动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党建重点任务包保等制度的落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开展。
二是培育亮点,全力打造党建品牌。紧密结合农村和社区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提目标、明思路、强落实。围绕建设“美丽乡村”,2013年组织开展了结对互助三年共建、支书能力三年提高等“六个三年活动”,培育年收入10万元以上“项目支书”89人,农村环境实现了较大改善。拓展社区服务功能,打造了府南社区民生服务超市、西城社区少儿温馨港湾等社区服务品牌。2013年,府南社区在全省街道党工委书记培训班上做了经验交流;今年我县承接了全国社区党建工作座谈会的观摩指导。
三是强化保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注重研究解决基层组织建设投入不足问题。近两年,累计投入1438.8万元,新建、翻建、维修村部57个;投入1034万元,配建社区活动场所2个,实现全部达标,其中有4个达到1000平方米。社区工作和服务经费达到16.2万元,实现了“两委”成员待遇达标发放,养老、医保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积极落实省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25个项目的12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全部拨付到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存在重发展、轻党建的问题。抓基层党建的措施和力度还不够强,还没做到严抓、严管,特别是党建工作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没能有效发挥。
二是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不强。在抓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深入研究不够。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富能力不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还没有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效果不明显。
三是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转化不到位。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跟进不够,把握的标准不高,帮扶措施不够着实,一些群众反映的问题还没得到有效解决。
四是村级组织保障水平与上级要求还有差距。在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上办法不多,集体经济实力较弱。全县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平均7.39万元,村干部年均报酬待遇1.4万元。
五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薄弱。没能扑下身子像研究企业发展那样去研究企业党建工作。全县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仅为52.9%。
我深刻反思和认真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是“主业”思想树得不牢。对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认识不深刻,没有处理好抓经济与抓党建的关系,导致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二是调查研究不够深入。放松了调查研究,没能做到经常性深入一线直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保障投入不够重视。没有像抓民生工程一样抓村级组织投入,导致运转困难、服务群众“没钱办事”。四是解决问题缺乏“韧劲”。存在不必事无巨细的思想,缺乏“钉钉子”的精神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下步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一是强化管党责任落实。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并牵头落实定期议党、专题议党制度,健全党建工作调研制度。完善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统筹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和党建考核,从严执行党建工作约谈、问责、诫勉谈话及责任追究等制度。认真抓好基层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
二是切实加大保障投入。必保年底前100%的村年均运转经费达到10万元以上、村干部报酬待遇达到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强化村部建设,对破损和面积小的集中改造,适当配套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设施,明年8月底前完成维修扩建任务。
三是重点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建立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动态监测和常态整顿机制,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倒排确定整顿对象,带头落实领导包保责任,逐村分析软弱涣散原因,有针对性地研究整顿措施,建立部门和驻村干部帮扶情况定期调度和督查机制,推动全县农村党建水平整体提升。
四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利用好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省级扶持项目资金,鼓励支持村集体领办创办各类合作组织,增加经营性收入,确保明年有6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五是强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将村、社区书记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每年轮训一遍。强化后备力量培养,确保每村都储备一名35岁以下村书记后备干部。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根据居民需求,双向选择、积分管理。强化非公党建工作,继续采取单建、派驻、联建等方式,确保明年年底前覆盖率和组建率实现省提出的目标要求。
中共东辽县委书记 江礼权
去年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市委要求,我带领县委一班人用心谋划、狠抓落实,推动全县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履职工作特色和亮点一是坚持率先垂范,精心研究部署。我坚持带头做、多研究,深入矛盾大、问题多的地方开展调研11次,主持召开党建工作常委会和专题推进会议15次,谋划落实加大投入、包保帮扶等推进措施8项,部署解决村部建设等基层党建和教育实践活动问题20余个。坚持定期调度重点任务推进情况,先后对5名任务完成不到位的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提醒谈话。
二是建立联动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坚持身子下沉,把资源更多地投向基层,组织开展县直部门包保联系基层党组织活动,建立财政、包保部门、职能部门和基层组织“四合一”投入机制,今年全县基层党建工作新增投入1116万元。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两委”班子成员报酬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新建、购买村部20个,维修村部34个,完成新城社区1170平方米办公场所建设。
三是坚持育树结合,打造过硬队伍。高度重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每年都组织为期3天的村书记培训班,我亲自上课,同时安排纪委书记、主管农业的副县长、组织部长讲纪律、讲政策、讲方法,切实提升村书记服务理念和水平。重视典型的选树与引领,涌现出朝阳村韩丽、三树村田有湖等一批有影响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精力投入不足。对基层党建工作宏观部署的多,具体研究的少,一些工作没有像抓经济和民生问题一样始终跟踪督办,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
二是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对涉及基础的工作抓得不紧、不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不优、活力不强、后继乏人,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还没有全面铺开。
三是保障力度还不够大。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不高,且有一半以上用于人员报酬,开展服务保障力度不足,难以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四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薄弱。对扩大“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促进党组织作用发挥督促不够、推进不力,全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进展不快、质量不高。
五是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没有得到根本转化。依靠部门的时候多,亲自过问督促的少;访贫问苦简单“输血”的多,具体研究“造血”的少。部分村基础设施薄弱面貌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村民满意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六是党员教育管理不到位。对基层党员队伍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党内活动和组织生活开展得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三会一课”制度执行得不好,个别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思想上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在面临具体问题时,不自觉地把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放在第一位,没有摆正“显绩”与“潜绩”的关系。二是缺乏一抓到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为抓党建需要长期研究、长期谋划,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有“先等一等”、“先放一放”的思想,没有及时主动研究解决。三是习惯于凭经验抓党建,创新精神不够。对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了解不透、研究不细,解决问题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四是对健全基层党建激励约束机制研究的不深不透。党建考核机制有待完善,缺乏有效激励和制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建工作任务的落实。
三、下步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一是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完善定期议党、专题议党制度,及时研究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严格执行“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建立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追究制,对履行职责不到位的,进行约谈提醒或诫勉谈话,直至组织处理。
二是强化基层党建工作保障。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年底前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达到10万元、村干部报酬待遇达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管好、用好专项扶持资金,年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典型村力争达到20%,全县年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力争达到60%以上。
三是 加强服务能力建设。落实村党组织书记末位核查追责和村级后备干部三级培养制度,选优配强村书记;提高村部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加强对村干部坐班值班的督促检查,真正发挥村部作用。深入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水平。加大组织联建、派入组建和区域统建力度,强化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年底前固定职工7人以上的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到65%以上,2015年底党组织组建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四是加大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转化力度。建立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常态整顿制度,明确整改任务归属,实行转化“销号”,包保县领导和包保部门每年至少为所包保基层党组织做2件以上实事,强力推动升级晋档。
五是健全完善基层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强化“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健全建强监督体系;严肃“三会一课”、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丰富学习内容和方式;严把党员入口,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不断提高制度治党水平。
中共辽源市龙山区委书记 胡永为
去年以来,特别是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作为龙山区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与区委一班人认真谋划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履职工作特色和亮点一是切实担负起管党职责。主持召开30多次常委会、推进会、座谈会研究部署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基层党组织调研40多次,及时解决12个基层党建突出问题,约谈党员干部100多人次。对6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是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积极推动街道社区一体化改革,建立“四级”组织网络和党建联席会、居民议事会,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组织开展并带头参加代表委员进社区活动,全区成立17个工作站,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77个;组织开展2次社区大拉练,提升了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注重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队伍作用,25个村书记都有致富项目,带动5000余户农民致富。成立个体私营党委,组建11个个体私营企业党支部、3个企业党群服务中心,下派15名干部到非公企业任职,培育树立了利源精制、青年科技城等非公党建典型。
三是加大基层党建保障力度。带头研究解决制约基层党建的瓶颈问题。选派27名优秀干部到社区和村挂职服务;社区工作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达到每年20万元以上;社区“两委”成员报酬达到全市平均工资水平;社区场所全部达标,其中800平方米以上达到5个;村部平均面积达到273平方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在工作摆布上一手硬、一手软,没有做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二是街道社区一体化改革后,推动人、财、物下沉基层不够;网格支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是领导指导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路不宽。对村级班子和干部缺乏有效监管手段。村干部报酬没有达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不足,缺钱办事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尤其农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还没有完全转化。对非公党建工作关注指导不够,非公党建的工作运行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不对称。四是落实基层组织生活各项制度不够严格,指导、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不接地气,缺乏吸引力、凝聚力。五是抓党员的思想教育不够,有些党员宗旨意识淡薄,没有起到带头干、领着干的示范作用。
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作为第一责任人,没有把党建工作和发展工作统筹起来考虑,抓党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都不够。二是对基层党建工作深层次问题和突出矛盾调研不深、不细,导致破解村集体经济薄弱、非公党建工作、社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等问题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收效不大。三是主观上存在“重城轻乡”的思想倾向,在工作指导上农村弱于社区。四是对抓基层党建的新模式、新办法探索不够;对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等问题缺乏 “钉钉子”精神。五是总想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项目建设和民生保障上,对基层党建工作经常是任务部署了、保障跟不上。
三、下步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一是突出抓好主责落实。树立正确政绩观,把第一责任担起来,把党建重任扛起来,集中力量为基层党组织办实事、解难事。坚持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建立党建工作目标、任务、考评的综合体系,纳入全区重点工作督查督考,每年开展一次基层党委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做到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
二是突出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抓好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建立考评机制和社区工作准入制,充分发挥网格支部作用;推广“约时、延时、错时”工作法,提升社区服务能力。深化农村“三项工程”,建设“三高三强”村书记队伍;强化村部使用功能,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探索建立为民服务代办站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立稳定的收入渠道,力争明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达到60%以上。健全以“三个三结合”为主要内容的非公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同步发展。完善基层党员干部培养机制,指导基层党组织改进组织生活方式,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建立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常态动态整顿机制,推动人、财、物等资源下沉,强化“造血”功能,实现整体提升。
三是突出抓好投入保障。建立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财政支出单独划转机制,逐年提高标准。逐步解决社区场所“一区两处”问题;社区“两委”换届后,一并落实“两委”成员保险问题。今年年底前,村级运转经费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村干部报酬达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同时,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非公企业党组织工作经费。
四是突出抓好作风建设。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之以恒整治“四风”问题。强化思想教育,带头参加所在支部组织生活;深入调研,每年至少完成2篇调研报告;开展谈心谈话,完善区委书记和党员干部双向约谈机制;推进制度建设,制定落实10项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制度计划,推动各级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常态化。
中共辽源市西安区委书记 徐 晖
去年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市委要求,我认真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职责,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服务端口前移,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一、履职工作特色和亮点一是带头履行管党职责。把党建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基础,16次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和专题党建会议,牵头研究制定全区党建工作规划,集中办好“基层党建十件实事”。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区级领导党建联系点,落实干部约谈、工作调研等制度,深入农村、社区调研走访46次,约谈基层党委书记24人次,追责基层党组织书记5名。
二是着力打造党建特色。探索实行“一委一居一中心”领导体制和“四位一体”工作模式。谋划实施“三百三联”、“精品网格党支部创建”、“社区标准化建设”等特色载体活动,打造了红城社区“五色服务队”等服务品牌,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
三是强化基础保障力度。加大财政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投入。去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完成社区场所标准化建设,83%的社区办公用房达到800平方米以上。投入资金300余万元,修缮、新建村部7个。财政列支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社区“两委”成员报酬达到上年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社区“两委”成员养老、医保等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抓基层党建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主体责任落得不实。存在重经济、轻党建问题,考评问责机制执行不力,没有形成“书记抓、抓书记”工作格局。二是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不强。社区行政化色彩偏浓,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村占比不高,仍有外债的村达78%。三是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不到位。村级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不深入、不彻底,帮扶措施针对性不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四是队伍建设水平不高。社区工作人员服务能力与工作需要存在较大差距。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偏大,后备力量不足,35岁以下村党组织委员仅占12.3%。五是农村党建投入力度不够。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平均6.4万元,村干部平均报酬刚过万元,大部分村部年久失修。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抓“主业”的思想认识不足。作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眼睛始终盯着经济,心里一直想着项目,认为只有发展好才可能“一俊遮百丑”,忽视了党委的主体责任。二是破解重点难点问题招法不多。在破解难题方面有畏难情绪,特别是面对西安区困难群体多的实际,打造服务型党组织措施不到位,解决投入保障不足等关键性问题上突破不够。三是推动责任落实力度不大。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得不实,没有形成层层传导压力的工作氛围和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导致有些工作“单打独斗”。
三、下步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一是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抓好“两议四抓一述”制度落实,区委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党建工作,每年开展一次基层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对抓党建工作不重视不到位的严肃问责,形成“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推进社区“一委一居一中心”体制建设,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建工作联席会”四位一体党建服务体系,实施“精品网格创建工程”,打造社区党建服务品牌。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提标工程”,2015年将新建、修缮村部6个,两年内使全区所有村部面积都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发挥“项目支书”的组织引领和中心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力争到明年底,使全区60%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突出抓好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确保年底前7人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到65%以上,2015年组建率比今年提高五个百分点以上。建立软弱涣散党组织常态整顿机制,每年按照村15%、社区8%和其他领域5%的比例倒排确定整顿对象,强化问责和包保帮扶,逐步转化销号、升级晋档。
三是狠抓基层队伍建设。选优配强社区网格党支部书记,采取“周末大讲堂”、“社区工作者学历教育培训”等措施,切实抓好社区工作者素质提升。强化对村党组织书记的培养教育及后备力量的培养,确保村党组织书记每年都接受一次理论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每村都储备一名35岁以下后备干部。有效落实“三会一课”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实施“流动党员安家工程”,健全完善流动党员登记报告、动态管理、分类管理。
四是强化基础保障投入。把党建工作投入作为今后财政支出的硬指标、硬约束。年底前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村干部报酬待遇达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达到20万元以上,每年保证为每个非公企业党组织提供1000元工作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