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黑猪”给“黑”了

本报记者 陈兴权

    元旦将至,随着人们购货的热浪,一直深居简出的“黑猪”,开始“抛头露面”,并仗着“肤色纯正”,赢得了百姓的垂青。
    “黑猪”的“群众基础”由来已久。因其肉质与口感上乘,在百姓心目中口碑甚佳。时至今日,上点儿年纪的人,仍然难忘当年“猪肉炖粉条”的余香。
    那么,被津津乐道的黑猪肉就一定是“开锅香十里,隔壁馋三家”吗?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黑猪”,并非都是血统纯正的东北“大笨猪”,其中不乏滥竽充数之猪。在业内人士眼中,黑猪应分三个等级:一等为东北民猪,散放,不喂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二等也是东北民猪,但采用半育肥技术;三等则是品种黑猪,饲养方式与品种白猪一样。
    吃过鱼、羊肉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鱼肉虽鲜却有腥气;羊肉虽香却膻味过重。《晏子春秋》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同样道理,抛开品种不论,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虽多,但喂养环境与饲料的选择却是决定黑猪肉味道的主要成因。
    目前,在我市的猪肉市场上,“黑猪”的售价参差不齐,更有与白猪同价者。当然,价格不能说明一切,既肯“献身”餐桌的“黑猪”,在幕后推手的“粉饰”后,极易良莠不清,让消费者难辨真伪。
   记者提醒广大消费者,切莫被一张黑皮蒙蔽了双眼。买黑猪肉,最好还是先少量购买,在品尝后再决定是否多购,以免误听“广告”而被“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