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市场“变形”记

本报记者 王茵


    日前,一封署名为市第十四中学全体教师的读者来信寄至本报。信中介绍了十四中学校门前瓜子市场占道经营给师生出行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对市容环境管理局龙山综合执法大队对该市场采取的规范措施及收到的效果给予高度赞扬,溢美之词见于笔端。
    收到来信后,记者就此事进行了深入采访。
    12月15日,在市容环境管理局龙山综合执法大队,副队长贺东明告诉记者,该瓜子市场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已近20年时间,最初只是散户经营,存储量、交易量较小,尚未造成较大影响。近几年,随着市场的日趋成形,这里成了规模较大的炒货集散地,囤货量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本就不大的空间被各种花生、瓜子大包小包地占了个满满登登,不但城市形象受损,交通拥堵更是时有发生,周边住户及学校师生多次提出意见。
    针对此种情况,市容环境管理局多次组织执法人员进行清理整治,可由于商户不理解、不配合,每次清理过后,用不了多久就会反弹,导致整治结果始终不尽如人意。贺东明说,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自今年年初起,龙山综合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前后数次深入现场及商户中,反复了解具体情况,并召集全体商户进行座谈,倾听商户想法,征询商户意见。
    经了解,大量囤货、随意堆放是造成占道经营的主要原因。为此,他们动员商户自行租借库房存储货物,并积极为商户寻找库房,帮助清运库存,维持秩序。同时,对随意堆放、随意摆摊设点行为严加惩处。经过16名执法人员先后30余次踏查、清理、整治,至11月中旬,这一市场终于得以彻底规范。
    12月17日,记者来到市十四中学校附近。在校门前,说起瓜子市场,居民李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在这儿住了十几年了,这花生、瓜子味儿也闻了十几年了。特别是到了秋天商户晾货,门前、过道上、马路边儿,哪儿哪儿都是铺天盖地的瓜子儿,好好的街路,都快成农村场院了!今年,这市容管理局下了真功夫,抓得也彻底,现在这儿可干净多了。
    12月20日,十四中学校门东侧,“变脸”后的瓜子市场看上去规矩多了,门前原来各种盛满花生、瓜子的麻袋包挪走了,零零散散的各种杂物不见了。正如十四中学教师来信所说:现在,师生出行顺畅多了,再也不用担心交通拥堵和出行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