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滴平凡事 彰显为民心
——西安区人民法院西安法庭工作记事
王晓波
西安法庭位于灯塔镇古仙村,是西安区人民法院唯一的派出法庭。该法庭由5人组成,承担着灯塔镇23个行政村5万多人的民事纠纷审理任务,年均结案200余件,结案率达100%,无更审改判任务,无超审限案件。西安法庭始终坚持用亲民、爱民、为民之心,维护一方百姓的合法权益,受到群众的好评。
巡回办案 化解纠纷“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就没有办不好的事。”这是西安法庭庭长杨仁国常说的话。针对辖区交通不便的实际情况,该法庭不断加大巡回审判力度,在偏远农村设立审判点,就近立案,就地审理,尽快结案,最大限度地减少当事人诉累。
近年来,西安法庭开展巡回办案410多次,巡回审理各类案件230余件,调处涉农纠纷206件。农忙时,为了不影响农民耕田种地,法官们就经常上门办案。田间地头、农家房舍,都成了法官们巡回审判、巡回办案的流动法庭。
法庭在开展巡回审判的同时,还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就诉讼时效、彩礼返还、夫妻共同债务等应用较广的法律常识进行解答,提供法律帮助。去年以来,西安法庭开展法律宣传9场次,举办人民调解员、村治保开展法律培训12次。开展巡回法庭,既审了案,普及了法律知识,又方便了百姓。
倾心调解 定纷止争
西安法庭实施以“庭前介入、庭中调解、庭后延伸”为核心的全方位调解法,只要还有一成希望,均要不遗余力调解。即使判决生效后上诉期间,只要有调解希望仍进行调解。在工作中,他们做到了“三心”,即态度上热心、底线上公心、方法上细心。法官在受理一起离婚案件中,考虑到赵某夫妻俩白天进城打工,就决定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到赵家中,实地了解情况,并进行调解。去年11月的一天下班后,法官顾不上吃晚饭,就前往赵家。法官耐心劝解夫妻两个人珍惜20多年的感情,多为两个孩子和双方老人考虑,不要盲目离婚,赵某提起离婚诉讼本就是因为一点生活琐事,很快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灯塔镇宋氏兄弟,为继承遗产兄弟间发生了纠纷,双方各不相让,矛盾激烈,承办法官多次到当事人住所进行调解,同时,还邀请相关人员协助做调解工作,最终兄弟握手言和。
联手共建 疏导矛盾
西安法庭与辖区司法所、社区等建立庭所社区对接模式,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是西安法庭的工作亮点。该庭与灯塔镇司法所及所属23个村、先锋、富国两个社区建立联动调解机制,建立联系点,并在太阳升村、先锋社区设立调解室,就开展诉前调解、解决较复杂的婚姻家庭、土地、宅基地等纠纷开展工作,充分发展联系点、调解室作用。近年来,解决各类案件600余件,实现了诉调无缝对接和调解全程提速。
郑某与韩某是好邻居,却因生活排水小事引起矛盾。法庭对案件作出判决后,双方矛盾有所缓和。后双方又因道路通行问题引发了斗殴,造成双方都有人受伤住院。此案是邻居纠纷,若简单一判了事,可能引发更大的矛盾。办理此案的法官联合司法所、村委会等人员,多次实地查看,通过多方反复说服教育,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了调解协议,和好如初。
西安法庭坚持多元化解决矛盾纠纷,就地开展矛盾化解、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工作,将矛盾化解“最后一道防线”前移至第一线,真正把便民、利民的事做细做实,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及时满足了群众对司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