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商”来袭! 有人欢喜有人忧
手机越来越智能了,智能手机里面的各种应用软件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一部手机在手,可以聊微信、逛淘宝、玩游戏、看新闻……在更多的人变得越来越依赖智能手机提供的方便、快捷的应用时,潜藏在手机中的巨大商机也引来了无数“淘金者”。而比起其它种类繁多的手机应用软件,借助微信这个平台而产生的“微商”,以其人人皆可参与的“亲民”特点走入众人视线。
“微商”不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也不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只要手机里安装上微信,人人都能成为“微商”。于是,在热闹的“朋友圈”中,各种“微商”的广告占据了一席之地,也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微商”这个新兴行业。同时,对于微信“朋友圈”的朋友们来说对此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最先做的产品就是各种酷炫的名牌打火机。当他把一张张打火机的图片用微信传到“朋友圈”,并收到了微信好友们的鼓励和对商品的关注后,乔远的“微商”之旅也正式开始了。从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后来的主动求购,乔远不断地根据购买者们的需求调整商品,增加了很多新类型的商品,又利用微信的便捷、及时与商家和客户沟通,最终成功地包揽了大批的客户,也为自己赚来了足够喜人的回报。
现在,乔远在微信的“朋友圈”中做出了自己的口碑,他不需要每天刷屏推广产品,有需求的朋友自己就会主动找他。而他只要在新货到手时发上一次通告,或是在货不全时帮着在其他卖家那里调货,每天几个电话和闲暇时刷刷微信,乔远的微信小店就可以正常而稳定地运转下去。这种工作和副业两不误的方式,缓解了乔远一个人在长春生活的经济紧张,也让他在开店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对自己将来的美好生活有了更多的期盼。
对于很多想要自己创业的人,尤其是那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乔远用自己过来的人经验劝告大家:不要对创业过于乐观,也不能好高骛远,还是要从低成本的小本经营开始尝试,看起来简单的“小买卖”也能成就“大商人”。
1989年出生的杨晓燕是一名全职妈妈,大学毕业没多久就和大学期间的男朋友结了婚,婚后就有了宝宝。这导致她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不过从去年1月份开始,“微商”融入了她的生活中,也为她的创业之路埋下了伏笔。杨晓燕在宝宝出生4个月的一段时期,每天的生活都是围绕孩子转,除了照顾孩子外,最大的爱好就是用手机看看微信“朋友圈”,了解了解身边的朋友最新情况。一次陌生的请求加为好友的信息,打开了她的“微商”之路。她在别人的信息中发现很多自己在用的化妆品,从“微商”手里能更优惠的买到,而且,都是有图有真相。代购全过程都有,还可以提供商场发票等相关信息。杨晓燕想,这样她也把这个转发,是不是也可以赚到孩子的奶粉钱?这样又能照顾宝宝,又可以增加收入,实在不错。于是,她和代理商联系商定后,自己做起了“微商”买卖。还别说,开始的一个月就有800多元钱的收入,这让她看到了希望。于是,她通过朋友介绍,拿到一些一手货源的商品,在微信“朋友圈”中卖,很快就销售一空。杨晓燕就对“微商”真的感了兴趣。直到现在,她每月的收入可以达到四五千元。不仅赚到了孩子的奶粉钱,还给她一次在家就能创业的机会。
其实,如今像杨晓燕这样的全职妈妈有很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微商”行业,只能说我们生活在如今网络发达的时代,给了很多普通百姓和草根创业机会。记得2000年左右,那时候的大学生勤工俭学,一般都是做家教、派发传单等这种简单的工作,一般只能赚个几百块而已。而现在的这些“90后”们,很多都是在玩互联网,做淘宝、做微商,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很多都赚到了不少钱,也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李越说:“微信在我心中本来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现代化交流工具。可我发现现在的微信可不是以前的微信了。以前的微信纯属朋友之间常联系的一个平台,有事没事发一个最新动态,发一个心情、一张图片,相互点个“赞”都能使朋友间相互了解一下近况。可是记不清什么时候开始衍生出了‘微商’,专门在微信上卖东西,什么吃的、穿的、用的样样不落。一天发几次、十几次产品图片,有时一打开手机都被他们‘刷屏’了。我就纳闷了,现在怎么那么多人都做起生意来了,微信上卖的东西都差不多,微信‘朋友圈’里都是朋友,哪有那么多朋友都需要那些差不多的产品?什么什么国家的化妆品、什么什么民族的保健品,还有就是号称纯农家产的‘土产品’、‘有机食品’,什么什么国际一线品牌的衣服、鞋帽……成千上百的‘朋友圈’朋友都在做这其中的某些产品,有的根本就是完全相同,不管能不能卖出去,反正我觉得竞争力是挺大的。身边很多朋友还建议我也趁热打铁做‘微商’,说我本来就是做买卖的,在微信上也可以卖箱包。他们虽然是好心,可是我却从来没有过这个打算。我‘朋友圈’里那些朋友卖东西,我都已经很无奈了,自己更不能加入到这个行列中了。现在实体商场和商店的商品类别应有尽有,网络更是无所不能,很多网络购物网站都已经是成为了很多年轻一族习惯的购物方式,怎么能一下子都到微信上买东西?就算是想买,‘朋友圈’都是朋友,贵了贱了地都不好说。只怕到最后钱没赚多少反而朋友的情谊都淡了。”
在微信平台上,订餐服务虽然不像其它产品的“微商”那么普遍,但像韩老板这样的小店也确实给大家带来了更加便捷的服务。很多不方便出门的人都喜欢上这种网上订餐的方式,在三百货附近工作的一家卖场职员杨丽丽就特别喜欢用手机订餐。为此她还特意下了好几个手机应用,但这其中她最喜欢的还是微信订餐,因为可以跟饭店老板直接沟通明白自己想要定的饭菜,就在上个星期她还用微信与一家开小院烧烤的老板预订了一桌海鲜宴,她和家人在别墅玩了一天,还发了很多图片到“朋友圈”,感觉真是特别的“高大上”。但杨丽丽在看到央视新闻,报道说手机应用中提供订餐的都是些三无黑作坊,这让她开始产生了一些担心,不知道自己订餐的那些饭店是不是也和报道中的一样“脏乱差”。微信上的商家并不全都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之中,也可能会潜伏着不法商家在钻空子,甚至发生纠纷后可能连维权都很困难。在享受到手机应用带来的方便快捷时,也得注意、警惕由此引发的安全隐患。这也让杨丽丽以后在微信订餐上多长了个心眼,尽量到知根知底或是到实体店去看过的商家订餐。
本版策划 咸凯慧
“微商”不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也不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只要手机里安装上微信,人人都能成为“微商”。于是,在热闹的“朋友圈”中,各种“微商”的广告占据了一席之地,也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微商”这个新兴行业。同时,对于微信“朋友圈”的朋友们来说对此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微商”——钱可以少赚 朋友不能丢
本报记者 王 超
市民王雪是个年轻、时尚又有经济头脑的女孩子,作为专业化妆造型师的她分别在我市繁华地段经营着美容院和品牌化妆品实体店,有着稳定收入和固定客源。但性格好强、喜欢挑战新生事物的她,又在今年4月份开始跻身于“微商”之列,经营起了“微店”。经营“微店”至今大半年过去了,王雪的“微店”生意如火如荼,不但很少遭“朋友圈”的朋友烦,反而结交了更多的朋友,累积了更多的顾客。
王雪说:“化妆品店和美容院都与我的专业有关,所以无论从事业的发展需要,还是从我个人的爱好,我都一直紧跟潮流的脚步,关注时尚界的发展变化和服装饰品的流行趋势。虽然我早前已经有了两个生意,但服装行业一直是我的一个创业想法,今年我发现很多人都在手机上卖东西我也想尝试一下,就这样我也注册了‘微店’客户端,加入了‘微商’行列,在微信——‘朋友圈’宣传及销售主营的高端品牌男、女服饰及减肥产品。开始我和很多‘微商’一样,每天不停地发产品图片,不停地更新产品图片。由于我卖的服装都是最新款的高端品牌,质量好、价格又低于商场和实体店,所以货一直卖得不错。虽然利润不高,但是通过经营‘微店’我也结识了很多新朋友,有的是我那两个实体店的顾客介绍的,有的是现实生活中朋友介绍的。生意小有起色,也结识了新朋友,可不到两个月时间我就发现,一些不买东西的‘朋友圈’好友似乎都和我有了‘距离’,有的甚至把我‘屏蔽’了。我开始找原因、想办法,最后我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用两部手机同时注册微信号,将卖货与朋友聊天、联络区分开,这样既不影响朋友感情,又可以放心大胆地发产品图片。我还决定,就是卖货的微信号每天也只更新一次货品图片,销售宣传也是需要质量不能单纯靠次数。在金钱和朋友面前,我觉得钱可以少赚或不赚,但是朋友是不能丢的。”
“微商”成本低 可做创业试水
本报记者 刘红娇
在长春工作的乔远父母都是辽源人,虽然参加工作不满3年,一个人在长春工作生活的他有个交往稳定的女友,目前他正在为两人的将来做准备。虽然乔远有稳定的工作,但要以他现在的工资来算,想在长春买房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乔远的父母都只是工薪阶层,家里为供他上学和工作就花费了一笔,所以自认是个东北汉子的乔远有着 “男人就得能赚钱养家”的想法,为此他琢磨了些能赚钱的道道儿。因为平时有自己的工作要做,又没有大笔的资金去做投资,所以乔远也只能做些简单的尝试。于是他和朋友做推广,和女朋友在夜市里练地摊儿,也在网上开过店,这些尝试虽然没让乔远赔钱,但因为有些过于占精力,怕影响工作的他都没能坚持下来。还是在2013年初,乔远看到“朋友圈”里发的广告时,想到了自己的微信好友很多,是不是也可以做个“微商”。微信上开店不需要什么本钱,也不需要他费太多的精力去打理,乔远又跟正在做“微商”的朋友取经,得到了宝贵经验:只要选好、选对了产品和受众,以诚信和耐心去慢慢经营,就肯定能赚到钱。最先做的产品就是各种酷炫的名牌打火机。当他把一张张打火机的图片用微信传到“朋友圈”,并收到了微信好友们的鼓励和对商品的关注后,乔远的“微商”之旅也正式开始了。从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后来的主动求购,乔远不断地根据购买者们的需求调整商品,增加了很多新类型的商品,又利用微信的便捷、及时与商家和客户沟通,最终成功地包揽了大批的客户,也为自己赚来了足够喜人的回报。
现在,乔远在微信的“朋友圈”中做出了自己的口碑,他不需要每天刷屏推广产品,有需求的朋友自己就会主动找他。而他只要在新货到手时发上一次通告,或是在货不全时帮着在其他卖家那里调货,每天几个电话和闲暇时刷刷微信,乔远的微信小店就可以正常而稳定地运转下去。这种工作和副业两不误的方式,缓解了乔远一个人在长春生活的经济紧张,也让他在开店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对自己将来的美好生活有了更多的期盼。
对于很多想要自己创业的人,尤其是那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乔远用自己过来的人经验劝告大家:不要对创业过于乐观,也不能好高骛远,还是要从低成本的小本经营开始尝试,看起来简单的“小买卖”也能成就“大商人”。
“微商”——让生活充满了乐趣
本报记者 咸凯慧
“微商”就是指通过微信“朋友圈”卖东西。如今,“微商”很多,也很火。最初很多人对于“微商”的代购,小店,“朋友圈”的买卖宣传,更多的感觉是不屑。甚至反感到开始屏蔽那些“微商”,实在是讨厌。可是慢慢人们发现,自己烦就代表不好吗?其实,“微商”是一个新的名词,是一个新的行业。他们当中大多是“90后”的全职妈妈,也有大学都还没毕业的学生。他们通过微信进行创业,除了获得财富外,更实现了各自的创业梦想。当然他们背后很多事情大家并不知道。1989年出生的杨晓燕是一名全职妈妈,大学毕业没多久就和大学期间的男朋友结了婚,婚后就有了宝宝。这导致她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不过从去年1月份开始,“微商”融入了她的生活中,也为她的创业之路埋下了伏笔。杨晓燕在宝宝出生4个月的一段时期,每天的生活都是围绕孩子转,除了照顾孩子外,最大的爱好就是用手机看看微信“朋友圈”,了解了解身边的朋友最新情况。一次陌生的请求加为好友的信息,打开了她的“微商”之路。她在别人的信息中发现很多自己在用的化妆品,从“微商”手里能更优惠的买到,而且,都是有图有真相。代购全过程都有,还可以提供商场发票等相关信息。杨晓燕想,这样她也把这个转发,是不是也可以赚到孩子的奶粉钱?这样又能照顾宝宝,又可以增加收入,实在不错。于是,她和代理商联系商定后,自己做起了“微商”买卖。还别说,开始的一个月就有800多元钱的收入,这让她看到了希望。于是,她通过朋友介绍,拿到一些一手货源的商品,在微信“朋友圈”中卖,很快就销售一空。杨晓燕就对“微商”真的感了兴趣。直到现在,她每月的收入可以达到四五千元。不仅赚到了孩子的奶粉钱,还给她一次在家就能创业的机会。
其实,如今像杨晓燕这样的全职妈妈有很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微商”行业,只能说我们生活在如今网络发达的时代,给了很多普通百姓和草根创业机会。记得2000年左右,那时候的大学生勤工俭学,一般都是做家教、派发传单等这种简单的工作,一般只能赚个几百块而已。而现在的这些“90后”们,很多都是在玩互联网,做淘宝、做微商,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很多都赚到了不少钱,也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微友”——经常上微信 经常被刷屏
本报记者 王 超
在我市某商场经营品牌箱包38岁的李越是个辣妈“手机控”,整天手机不离手,微信更是天天在线。与供货商联系业务用微信,与朋友联络感情用微信,甚至连对上初中的儿子实时“追踪”也是通过微信。可是最近,微信让李越有些无奈,“朋友圈”里很多朋友沟通的少了,发最新“动态”的少了,而卖东西发产品图片的却越来越多。李越说:“微信在我心中本来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现代化交流工具。可我发现现在的微信可不是以前的微信了。以前的微信纯属朋友之间常联系的一个平台,有事没事发一个最新动态,发一个心情、一张图片,相互点个“赞”都能使朋友间相互了解一下近况。可是记不清什么时候开始衍生出了‘微商’,专门在微信上卖东西,什么吃的、穿的、用的样样不落。一天发几次、十几次产品图片,有时一打开手机都被他们‘刷屏’了。我就纳闷了,现在怎么那么多人都做起生意来了,微信上卖的东西都差不多,微信‘朋友圈’里都是朋友,哪有那么多朋友都需要那些差不多的产品?什么什么国家的化妆品、什么什么民族的保健品,还有就是号称纯农家产的‘土产品’、‘有机食品’,什么什么国际一线品牌的衣服、鞋帽……成千上百的‘朋友圈’朋友都在做这其中的某些产品,有的根本就是完全相同,不管能不能卖出去,反正我觉得竞争力是挺大的。身边很多朋友还建议我也趁热打铁做‘微商’,说我本来就是做买卖的,在微信上也可以卖箱包。他们虽然是好心,可是我却从来没有过这个打算。我‘朋友圈’里那些朋友卖东西,我都已经很无奈了,自己更不能加入到这个行列中了。现在实体商场和商店的商品类别应有尽有,网络更是无所不能,很多网络购物网站都已经是成为了很多年轻一族习惯的购物方式,怎么能一下子都到微信上买东西?就算是想买,‘朋友圈’都是朋友,贵了贱了地都不好说。只怕到最后钱没赚多少反而朋友的情谊都淡了。”
“微商”提供了方便 但不是个个都好
本报记者 刘红娇
微信上做买卖已是平常,还有些头脑灵活的饭店老板把自己的微信当成订购平台,把自己的经营范围扩展到了网络。在六条开了一家小吃的韩老板为了扩大客源,为顾客提供送餐上门的服务,一到午餐时间,两口子根本就忙不过来,有时刚放下订餐电话就把顾客要求给忙忘了。还是老板娘在玩微信时发现很多好朋友认证都是陌生人,反应过来这些人都是有自己家订餐电话的顾客。便灵机一动地做了推广,让顾客们可以在微信上直接订餐,有了微信里写得清楚的订餐要求,两口子也不用担心再把顾客的订餐弄错了。而且开微信订餐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统筹兼顾,把相邻地片的定制统一配送,也就不用一个电话一趟地多跑冤枉路了。在微信平台上,订餐服务虽然不像其它产品的“微商”那么普遍,但像韩老板这样的小店也确实给大家带来了更加便捷的服务。很多不方便出门的人都喜欢上这种网上订餐的方式,在三百货附近工作的一家卖场职员杨丽丽就特别喜欢用手机订餐。为此她还特意下了好几个手机应用,但这其中她最喜欢的还是微信订餐,因为可以跟饭店老板直接沟通明白自己想要定的饭菜,就在上个星期她还用微信与一家开小院烧烤的老板预订了一桌海鲜宴,她和家人在别墅玩了一天,还发了很多图片到“朋友圈”,感觉真是特别的“高大上”。但杨丽丽在看到央视新闻,报道说手机应用中提供订餐的都是些三无黑作坊,这让她开始产生了一些担心,不知道自己订餐的那些饭店是不是也和报道中的一样“脏乱差”。微信上的商家并不全都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之中,也可能会潜伏着不法商家在钻空子,甚至发生纠纷后可能连维权都很困难。在享受到手机应用带来的方便快捷时,也得注意、警惕由此引发的安全隐患。这也让杨丽丽以后在微信订餐上多长了个心眼,尽量到知根知底或是到实体店去看过的商家订餐。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