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礼节成“礼”节

莫让礼节成“礼”节
本报记者 王茵

姓名:张爻
年龄:45岁
住址:多寿路小区
    礼节是人和人交往的礼仪规矩,是恭敬人的善行,也是自己行万事的通行证。可面对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礼节的本真成分还有多少,是不是早已成了不得已的应酬。真的希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简单一些,多一份真诚,少一份逢迎。


    离春节还有两个月时间,张爻早早就盘算开了这个春节的花销。在她开出的一长串春节购物清单上,走亲访友要买的礼物占了一大半。张爻说,今年是儿子头一年上班,过年了,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学校老师、单位领导,都得去看一看,这是礼节,也是规矩,“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嘛,可是这么一掰扯,自己成了名副其实的“月光族”。再说,搬家、升学、过生日,都要“意思意思”,日子吃紧啊。
    说到这些“礼节”,张爻也很无奈。按她的想法,现在这茬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大家的娇宠中长大,以自我为中心惯了,缺少感恩和回报的心态,她总想通过这些“礼尚往来”,让儿子重亲情、有孝心、懂感恩,可这些却往往加重了孩子的负担,结果适得其反。用儿子的话说,总共几天的假期,这家那家轮一圈儿,来不及交流,也顾不上说说话、唠唠嗑,纯粹是走形式!
    对此,张爻告诉儿子,走还是要走,看也还是要看,长辈们从小看着他长大,对他有爱、有期望。朋友、同事要么是一些合作的伙伴,要么是相互交流的知己,这份感情需要培养。可她心里最大的愿望是,这种交往能多一份真诚,少一份逢迎,莫要让礼节变了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