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环境好了 大家生活舒心了”

    村子变美了,环境整洁了,邻里和谐了……如今,二龙山乡双庙村8组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都说——    

“村子环境好了 大家生活舒心了”

本报记者 王茵 见习记者 焦红梅


东丰县二龙山乡双庙村修饰一新的宽敞、整洁村路。


村民自觉爱护村容村貌。 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


    走进东丰县二龙山乡双庙村8组,你会被这里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所感染。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宽阔的水泥路通向每户农家,村里的环路畅通无阻,家家户户门前整齐划一的围栏粉刷一新,街道两侧栽植了花卉树木,就连干净见底的沿街边沟都成为村内的一道靓丽风景。
    见到记者来访,双庙村8组村民马淑凤主动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高兴地向我们说起了村里这几年的变化。“前几年,村里那路啊,坑坑洼洼不说,还垃圾满地,鸡鸭牛粪气味漫天,一到下雨天,脏水、烂泥还会倒灌进院子里,想收拾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现在可好了,村里修了水泥路,每家每户都用沙子垫高了自家的院落,里里外外干干净净,看着心情都不一样。”记者注意到,作为村里的环境卫生示范户,马淑凤家的庭院不仅整洁,格局也特别有条理。柴火垛、牲口棚、玉米楼子样样俱全,而且方方正正,井井有条。鸡鸭鹅狗猪一样不少,圈舍也是干干净净的。马淑凤告诉我们,家禽、牲畜产生的粪便清理后会统一运到村里堆肥场,生活垃圾则投放到门口村里统一制作的垃圾箱内。
    走进马淑凤的家里,记者注意到,房间的面积不算大,但门窗、地面纤尘不染,物品摆放井井有条。马淑凤说,现在村里的环境好了,大家生活得特别舒心,不仅把自家打理得有模有样,还都能自觉爱护村里的环境。用她的话说:“现在村容村貌变美了,我们的生活也就更有奔头了,大家奔向小康之路的劲头也就更足了!”
    相关链接:
    2014年,我市向上争取省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村23个,获得省补助专项资金101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已全面完工,修建垃圾场(点)219个,修建路灯212基,改造农户大门围墙5600米,新建标准化卫生厕所861个。通过市、县两级领导包、部门帮、企业扶等方式,对55个薄弱村人居环境进行了重点整治提高。

二龙山乡“点赞”

本报记者 王茵

    关于“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实际上是“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很难”的庞大命题。村容村貌的整治,乡村环境的改善,涉及的绝不仅仅是修了多少条路,种了多少棵树,配置了多少个垃圾箱、公共厕所那么简单,它背后挑战的往往是农村固有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思维观念,甚至是根深蒂固的生活陋习,难度可想而知。而在二龙山乡,一年半的时间,在乡党委一班人的带领下,这件“看上去美,做起来难”的事,被真真正正做实了,做好了,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儿里,借用一句网络语言,我们该为二龙山乡点“赞”!

    点赞,赞的是二龙山乡党委、政府面对困难的敢作为、不气馁。用二龙山乡党委书记刘孝斌总结的顺口溜来形容,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是“单纯靠干部,群众不主动,心中有愿望,就是不投入”。事实却也如此,好环境人人向往,可一旦具体实施,往往是干部热情高涨,村民避之不及,唯恐涉及自身利益。对于一穷二白的二龙山乡更是如此,除了上访告状全县出名外,当时的二龙山乡想要在环境改善上做出点名堂几乎没有什么突破口。可面对困难,乡党委、政府没有气馁,他们下定决心接受挑战,必须要在村容村貌整治,乡村环境改善上做出点样子,让村民看到希望,看到变化。
    点赞,赞的是二龙山乡领导干部做事干事的智慧、决心和勇气。整治环境,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硬件要上,基础设施要建,陋习要改,这其中需要的不只是资金的投入,还包括村民的支持配合,所谓“人心向背,决定成败”。对此,刘孝斌的做法是,资金问题,向内节约挖潜,向上争取政策。人心问题,跑遍村边地头,深入农户家中,见人就唠,见活就干,见问题就抓,见困难就管。一年半的时间,全乡25个行政村,180个自然组,9134户村民,刘孝斌走了个遍。同时,乡里牵头,利用各种政策机遇上报规划改造和建设项目26个,向上争取资金6200万元,目前已投入资金1670万元。
    点赞,赞的是二龙山乡一班人想事、成事的气度和魄力。在二龙山乡采访,除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村容村貌,更多的是被村民的自豪、村干部的气魄所感染。小小一个双庙村,居然有自己的“步行街”、自己的“环路”、有专业的保洁队伍、有自己的“五年规划”、“十年规划”……刘孝斌告诉我们,村容村貌整治,乡村环境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也不是现在做好了就意味着彻底改变了。完善措施、巩固效果只是眼前要做的,下一步,他们还要在如何形成长效机制上下工夫,在确定长远规划上做文章,未来的二龙山乡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