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艳觉得:生活有了奔头

    忙忙碌碌,步履匆匆,一年的光景转瞬即逝。这一年,我们的城市有了哪些变化?这一年,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怎么样?这一年,党委、政府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实事儿、好事儿?岁末将至,记者带您到各处走一走、看一看、讲一讲惠民那些事儿……

从“烂泥洼子”到“公园时代”

刘忠艳觉得:生活有了奔头
本报记者 王茵 见习记者 王颢锡

    刘忠艳的家在龙山区西宁街谊阳社区。这里曾经是全市最典型的低洼内涝区,也是形成时间最久、危房最多的棚户区之一。几百户居民挤住在低矮、潮湿的狭窄空间内,东一堆、西一戳的老房子杂乱无章,臭水、烂泥遍布脚下,垃圾、杂物随处可见。在刘忠艳看来,那时的家就住在一片烂泥洼子里。她说,那时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盼着房子早点动迁,自己也能早点“上楼”,早点有间属于自己的宽敞明亮、舒适干净的小窝。
    2014年9月,刘忠艳的愿望实现了。棚户区改造,当年的“烂泥洼子”已经变成了如今的“九洲公园时代”,她也回迁搬进了公园一样的小区,高楼林立,电梯到顶,设施齐备,服务入微,搬进新家的她彻底告别了困窘、尴尬和苦闷的生活状态。搬家那天,刘忠艳亲手将种在出租屋园子里的几株红辣椒移进花盆,捧到了楼上,她希望自己的日子也能像红辣椒一样红红火火。
    刘忠艳说,这红红火火的日子实在要归功于国家的好政策,归功于龙山区委、区政府及社区工作人员的关照。在3号楼2单元305室,刘忠艳新家的面积不大,但阳光明媚;陈设不多,却井井有条。里屋小隔间的墙上,一副绣满“福”字的“百福图”为这个家增添了浓浓的温馨。
    说起自己“上楼”的故事,刘忠艳感慨颇多,用她的话说,拖着一条残腿,带着下岗的儿子和刚上学的小孙子,自己的日子其实挺难的。房子动迁,从签协议、搬家到回迁、装修、上楼,每一步都是区委、区政府和社区工作人员帮着走过来的。能照顾的他们都照顾,能帮衬的也都大家帮衬,如今上楼快两个月了,每天坐着电梯上楼下楼,屋子暖暖和和,连搬上来的那盆红辣椒都长得特别精神,她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了奔头。
    相关链接:
    2014年,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安置回迁居民1.2万户。截至10月末,已完成10711户。随着老房子的拆迁、新房子的入住,当年的老丘下变成了现在的阳光新城,当年的老北山变为如今的富国新村……一大批和刘忠艳一样的棚户区居民也陆续实现了自己的安居梦想,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住好屋,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惠及了众多普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