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努力 市民配合 让我们一同管理城市

    一座城市环境卫生质量的好坏是城市形象的体现和各项事业发展的保证。近几年来,无论是省级卫生城市的创建,还是市领导每周一次的晨检,都与城市环境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都体现出了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改善城市综合环境的决心。而作为整治城市卫生环境的职能部门,市环卫处更是把保障城市整洁各项工作摆在了第一位。最近一个时期,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居民小区,我们都会在不经意间发现辽源的城市环境真的干净了许多。
    尽管环卫工人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每天近400万平方米的街路清扫保洁工作都“扛”在1000多名环卫工人的肩头,但他们365天如一日,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在清洁城市的工作中从未打过折扣。尤其是环卫处新的领导班子组建以来,以科学的管理和辛勤的付出让广大市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家乡环境的向好变化。正如他们自己说的那样:整治环境必须实打实地,玩儿不得半点儿虚假。

    定位准 基础设施更完善
    近年来,我市成功取得了“省级园林城”、“省级卫生城”等多项殊荣,这是对环卫工人辛勤努力、付出的最好回报,更是惠民实事的重要体现,而这其中却凝结着广大环卫工人辛勤劳动的汗水。环境卫生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与人民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环境卫生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由于我市卫生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导致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不相协调,机械设备陈旧老化,年久失修,经常“罢工”影响生产,环卫处整体服务功能发挥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卫各项卫生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市环卫处领导始终把目光聚焦到环卫事业的常态健康发展上,努力在机械设备的购置和卫生基础设施的完善上下功夫。在今年惠民实事工作中,新修建了5座免费对外开放的水洗公厕,对4座陈旧的水洗公厕内部进行彻底维修,对老旧的公用设施进行更换,极大地方便了市民。
    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品位,今年7月份,在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主次干路又有700个样式新颖的高标准果皮箱投入使用,临街先后投放了300余个绿色垃圾收集桶,方便市民垃圾倾倒。在机械设备的投入上环卫处先后购置了1台小型清扫车、两台大型洗扫车、1台垃圾压缩车、1台餐厨垃圾车、6台小型轮式装载机。截至目前,市环卫处共购进各类机械化车辆100余台(辆),其中,垃圾压缩车、新型扫路车、街路清洗车、高压洒水车及雪刷雪铲等专业设备填补了我市环卫的多项空白。同时,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及标准化免费水洗公厕的建设都在逐步地完善当中。这一切,得益于市、局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不仅夯实了环卫事业发展的基础,更增厚了环卫的“家底儿”和“实力”。
    由于环卫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工人们大多数是在露天作业。市环卫处领导班子把工人的冷暖时刻记在心上,夏天给工人买雨衣、凉帽,冬天给工人买棉皮鞋、棉手套。仅在今年,环卫处就拿出20余万元用于购置棉服棉鞋、雨衣工作服等物资。为保障临时工的人身安全,投入30多万元对480名临时工办理大额意外伤害保险,解决了一线环卫工人生产安全的后顾之忧。
    管理精 生产质量稳提升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环境没有得到改善,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然而,面对着逐年拓宽和新修的城区街路,迫使环卫保洁面积以每年40万平方米的速度增加,在人员总数没有增长,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定好位,打好生产质量这张牌是市环卫处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的重要课题。
    向管理要效益,追求精细化,是环卫这支队伍打出的一张新牌。全处所有领导取消坐班制,增加管理人员和检查车辆的配备,质检部门每天24小时在路上巡回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调度人员进行整治,确保生产质量不回落。同时完善了生产各项制度,加强了各基层单位生产质量的评比检查,在每月召开一次的生产例会上,对各基层单位的生产质量达不达标,都会进行一次详细的评价,达标与否也会受到相应的奖惩。今年4月份开始对全市主干路增加晚班清扫保洁人员30余名,增加投入20多万元。强化人员管理是环卫处班子的又一亮点,从3月至10月份处劳资科每天都对基层各单位人员的出勤和收工情况进行检查,对临时人员代替个别在籍工、公益岗人员上班,晚来早走;脱岗、漏岗等违纪现象进行严肃处理,共对54名严重违纪人员进行解聘和辞退。
    为了节约生产支出,他们还加强了车辆燃油管理,采用GPS定位系统对车辆进行监控,防止个别司机用公车干私活;对中转站、渣土车队、汽车队等大型运输车辆采取车辆运输记数,考核燃油公里数等办法,防止燃油跑冒滴漏,这些措施的实施,为环卫节省费用支出100多万元。
    为充分体现环卫工作“三分干七分管”的工作格局,针对门市房垃圾乱扔乱倒,运输散体货物车辆不加覆盖等现象,市环卫处重新组建了环卫监察管理大队,对破坏环境卫生的现象进行严管和重罚,同时采取战役的形式对临街饭店、摊点产生的餐厨垃圾进行集中管理,下发限期整改通知单3000余份,规范了垃圾倾倒时间和地点,使今年餐厨垃圾随处乱倒污染路面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扼制。
    思路新 立足长远谋发展
    逐步增大环卫机械装备实力,以机械化服务唱主角,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是市环卫处领导班子结合市情制定出的新思路。他们打破常规,在机械化清扫车辆完成规定任务后,分段分片全天候服务主干路,4台街路清洗车循环清扫,夏季出动街路清洗车、高压水车对主次干路进行清洗降尘。同时重点对人民大街、辽河大路、西宁大路、东吉大路、东辽河景观带等城市中心地段,采取机械化设备反复清扫、人工辅助保洁的办法,使主干路卫生质量得到了空前的改善。为了使保洁区域分布更加合理,更加科学,今年9月份将归属市容站管理的人民大街(四百转盘以西路段)划给西安站管理,减轻主干路管理负担,使布局更加合理,形成统一管理。新接手的站前、市委、辽河半岛、东方广场、平安等5个大型广场保洁,随着卫生整治工作量的加大,负责这些广场卫生清理工作的环卫工人放弃了多个休息日,对这些广场进行了全面、系统、无死角的卫生突击整治,实现了广场的常态化保洁。今年,环卫处还新接手福兴街、和宁街、益寿路、兴启街、平安广场巷路、滨河小区巷路、以及和宁街上道、和宁街南段7条街路的清扫保洁工作。到今年10月份为止,环卫处共组织大型突击卫生整治活动12次,城市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今年9月,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在我市召开,这给环卫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难题。他们顾全大局,加班加点,为辽源赢得了良好社会形象。
    城市的整洁和环境带来的可喜变化,是环卫工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写照。从环卫工人那张张笑脸中我们不难看出她们的满足和欣喜。而面对新的形势,辽源环卫这支能打胜仗、善于攻坚的队伍更是信心百倍,斗志昂扬。他们已经做好了辽源环卫处长期规划。明年,总投资1900多万的全市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项目正在谋划当中;餐厨垃圾和粪便处理工程也提到了政府日程,两个垃圾场的封场任务抓紧落实推进,全市冬季清雪工作已经做好了备战…… (李鸿嘉)

    环境卫生要保持 人人自觉是关键
    本报记者  刘红娇
    菜市场是市民的“菜篮子”,也是环境卫生工作的重灾区。无论是大型农贸市场还是社区周边的小市场,环卫部门都会派专人负责,以做好清洁工作。可即便如此,只要我们走进那些露天菜市场,一眼望去仍旧是满地烂菜叶夹杂方便袋,风起时那些葱皮菜叶便“四处撒欢”。市场乱、清扫难,不断增加清扫的人员与次数,依旧摆脱不了又脏又乱的状态,到底因为啥?扫不过来。环卫工人刚从头到尾地清扫一遍,回头一看,又冒出一堆垃圾,扫得再快也赶不上旁人随手扔得快。
    市场里卖菜的有很多都是本地的农民,他们把自己家的蔬菜拿来卖时,并不会特别注意环境卫生。一堆菜扔那儿让人随便挑,挑剩下不能吃的就往旁边一扔不管了。所以在市场里,无论是边挑边摘的买菜人,还是把烂果菜叶随手往地上扔的卖菜人,都是造成菜市场各种脏乱差的原因。如果卖菜的人能倒出来个小菜筐装垃圾,买菜的人不把掰下来的菜叶随手乱扔,市场的环境一定能好很多。
    就像是“烂苹果”效应一样,原本干净的街道,因为一居民将一个烂了的苹果扔在地上,其他居民看到烂苹果后就把垃圾扔在了烂苹果的旁边,没多久,烂苹果的周围就出现了一个垃圾堆。反过来,如果人人都注意环境卫生,用行动去维护身边的环境整洁,自然也就没了那么多的“随手一扔”。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城市的卫生环境好不好,每个人都受影响,用自己的言行来配合卫生部门的工作,人人都从自己的行为上注重环境卫生,才能让城市真正变得整洁干净起来。

    提高环卫意识 共建美好家园 
    本报记者  李 锋
    环境卫生管理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近年来,我们居住的城市越来越美丽、漂亮了,这不但是环卫部门发挥了清洁城市主力军的作用,也是全体市民参与的结果。
    2012年11月,我市成功赢得“吉林省省级卫生城市”称号。这称号是对我市城市卫生环境发展变化的肯定,也是我们更好地做好城市环卫,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干净、整洁、美丽的强大动力。
    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干净、整洁、美丽需要充分发挥广大市民共同参与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市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落到实处。而要想充分激发广大市民的热情,关键就在于提高市民环境卫生认识。广大市民应当充分意识到“创卫”是一件大事、一件好事。因此,各单位及广大市民应该积极参与“创卫”,建设生态良性循环、环境优美洁净、生活舒适便捷和市民健康长寿的宜居城市,提升我市城市综合竞争力,塑造良好优美的城市形象,以达到“创卫为我,我为创卫”的理念和目的。
    同时,广大市民的理解与参与的热情和齐抓共管的环境卫生管理认识不是自发产生的。首先,这种认识要培养才能产生,最好是从娃娃开始抓起。譬如,向小学生灌输搞好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并做好学校周边的卫生环境。其次环卫部门、新闻媒体和相关单位,应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环境卫生知识,让居民尤其是基层干部熟悉和掌握一些环境卫生保护常识,充分意识到环境卫生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保护环境爱辽源  人人都是管理员
    本报记者  季式学
    众所周知,一座城市的环境卫生好坏,从狭义上讲,与该城市环卫部门的管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从广义上讲,市民人人都是城市环境的管理者,保护城市卫生,是每一个市民的责任。
    环卫部门尽心尽力地打扫着城市卫生,清扫着城市的大街小巷,为城市洁净起早贪黑全力以赴地奔波忙碌着。作为市民、城市的主人,更应该积极主动地从点滴间去配合他们的管理工作。环卫部门定时清收垃圾,大家应该自觉到指定的地点倾倒垃圾;冬天里,单位、商家应主动配合环卫部门清扫门前雪;遛宠物的市民,要随身携带器具,宠物便溺,及时清理;面对影响市容、随处乱贴乱涂小广告者、随地吐痰有陋习的人,作为城市管理者,更应该主动出击、前去制止……城市环境若想更加美好,更需要人人配合,在管理好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的同时,监督制止他人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只有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相互督促,积极配合,辽源的环境才会更美好。
    如今,辽源已被评为“省级卫生城”,这与大家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所以,为了子孙后代能够在辽源沃土上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看到家乡更美丽的景色,为了捍卫“省级卫生城”的荣誉,我们有责任管理好生我养我的土地,并且长期保持下去。

    提高自身素质 改善卫生环境
    本报记者  王 超
    一个城市卫生环境的好坏和市民的素质修养密切相关。因为一个城市的卫生环境就是城市名片,而市民的文明程度也就完全展示了素质修养的程度。市民的素质修养不到位,谈何创建文明而漂亮的卫生城市?
    在我们身边,总是有些个别人群用不文明行为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来展示我行我素,甚至天真地认为这是所谓的个性。随地吐痰,随意扔果皮、纸屑的,使用公共卫生间后不冲洗的,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甚至边逛街边啃甘蔗、边嗑瓜子,然后瓜子皮满街扔的现象无一不给我们的城市“抹黑”,无一不是素质修养差的表现,说是 “明知故犯”也不为过。如果在自己家里吐痰或是果皮纸屑都知道要扔进垃圾桶,家里的卫生间用后肯定都冲水,怎么在公共场所和大街上就会一下子忘记?市民素质修养的提高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也许一个人的文明行为不能使整个城市变得多么整洁美丽,也不能让他人对此有何好评,但是一个人的不文明行为一定给人留下素质差的印象。如果人人都能时刻注意自己的素质修养,把城市的大环境当做自己家的小环境来对待,相信我们的城市环境将会越来越好。
    我们的国家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现代文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城市里却仍然还有个别人群甚是缺乏文明素质,真是可悲、可叹。提高市民的修养素质是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的前提,更要靠大家一起努力把我们的城市建设成为市民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的真正“全国文明城市”。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 鹰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