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民间组织

——关于露水河林区商会的调查

    抚松县露水河林区商会始建于2001年2月,现为吉林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协会会员单位。自建会以来,该商会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市场化运作,规范化运行,在沟通政府、服务企业、凝聚社会资源、发展民营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民间组织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一、以服务为宗旨,不断提升商会的凝聚力
    沟通政府、服务企业是民间组织的基本功能,也是露水河林区商会凝聚力的源泉所在。商会早在建会伊始就明确提出了服务是“立会之基、兴会之源、强会之本”的办会理念。他们把“心为会员所想,事为会员所办、利为会员所谋”作为行动的准则,尽心竭力地为会员解难题、办实事、搞服务。
    在开展为会员企业服务中,商会本着“想会员之所想、急会员之所急、帮会员之所需”的原则,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根据会员企业需求,商会建立了信息咨询平台,逐个建起了会员单位档案,及时了解掌握会员需求情况,为会员提供政策法律、人才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改变了企业因信息闭塞而影响生产经营的局面。针对多数会员企业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的实际,积极协调推进资源整合,在商会内部实行“统一接取订单、统一组织生产、统一面向市场、统一参与竞争”,促进了会员企业间的联合与协作,实现优势互补,群体式发展。一些企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在服务企业发展过程中,商会还把依法维权作为重点,累计维权案例近200件,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优质的服务极大地增强了商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促进了商会迅速发展壮大。截至目前,会员企业已经从最初的7户发展到117户,从业人员由200多人增加到6488人,覆盖3个县上百个乡镇;资产总额由几百万元增加到1.3亿元,年产值由不足千万元增加到2.6亿元,上缴税金由几十万元增加到1000多万元;经营范围由单一木材加工扩展到木材加工、养殖、种植、医疗、商贸、蜂业、参业、餐饮、信贷等诸多领域。商会已经成为广大会员企业之家,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二、践行社会责任,全面树立商会的良好形象
    多年来,商会始终把践行社会责任摆上重要位置,积极主动地协助当地党委和政府工作,热心地为社会做奉献,以实际行动树立了商会的良好形象。
    积极参与社会就业工作。商会把社会就业视为践行社会责任的首要任务,积极参与当地政府组织的就业再就业工程,为地方党委、政府和群众分忧解难。要求会员企业在招收工人时关注生活困难群体,尽可能优先录用下岗职工、农民工和特殊困难家庭人员,尤其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给予特殊关照,尽可能安排他们到本企业工作。充分发挥商会关工委的优势和作用,组织待业青年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指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传授一技之长,提高创业就业本领。商会关工委和下属28个会员企业关工委仅近两年就举办各类培训班40余次,培训待业青年2600余人。通过商会的努力,会员企业累计安排社会就业5000余人,介绍到其他企业就业3000余人次,其中有20余名家庭生活困难的国企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摆脱了因下岗致贫的困境;上千名待业青年找到就业岗位,使他们由“啃老族”变成了“养老族”;许多待业青年家长通过打电话、写感谢信、送锦旗等多种方式向商会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努力当好党委和政府的参谋助手。商会是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当好参谋助手已经成为商会的职责所在。为此,商会刚刚组建不久就明确提出“政府搭台,我们演戏;政府放心,我们创新;政府放手,我们放胆;政府放开,我们守法;政府放宽,我们搞活”五条原则,积极主动地协助配合当地党委和政府工作。多年来,商会利用既了解基层、贴近百姓又便于沟通党委和政府的有利条件,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反映民意诉求,积极建言献策,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被采纳。同时,教育会员企业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规定,确保政令畅通。尤其在落实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事关民生健康方面政策中,会员企业普遍起到了表率作用。会员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已经成为百姓的放心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信赖。商会还着眼社会稳定大局,主动协助当地党委和政府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消除不安定因素。2010年4月,因有关部门规定面包车不允许搞经营,露水河200余辆面包车齐聚镇政府大院,要求解决就业吃饭问题。由商会做工作,聚众上访车主迅速解散离开。事后商会又与林业和有关企业联系,使他们全部实现再就业。据不完全统计,商会自建会以来,化解大大小小各种事件达100余起,其中群众集体上访突发性事件就有6起,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正如露水河林业部门一位领导所说,“自从有了商会,露水河的事情办起来顺畅多了”。
    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商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民间组织, 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商会经常教育会员“吃水莫忘打井人”,以感恩之心真情回报社会,关心生活困难群体,扶贫济困,积极参加社会救助活动。近几年发生的四川地震、玉树地震和省内特大洪涝等灾害,商会和会员单位总是第一时间伸援手、献爱心、无私奉献。商会还组织会员单位与当地敬老院、低保户结对子,开展“送温暖”活动。多年来,商会各类公益性捐款、捐物达上千万元。
    三、规范管理方式,提高商会的素质和水平
    民间组织功能的发挥,凝聚力的增强,关键在于自身素质的提高。早在露水河林区商会建立之初,他们就确立了“自愿入会,自选领导;自筹经费, 自聘人员;自理会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律相处;自我服务,自我维权;自我管理,  自我发展”的48字方针,坚持不懈地苦练内功,强化管理手段,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依法规范企业行为。商会是合法的民间组织,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活动。为了规范企业行为,商会从法律知识教育入手,首先在商会和会员单位领导层集中开展法律知识教育,使各级领导熟练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自律,做好学法、守法、用法带头人。同时,在全体职工中开展经常性的法律知识教育,并专门印制有关法律知识手册,做到人手一份,做到了人人了解法律知识,人人自愿学法守法。教育企业依法经营,严禁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严禁不正当竞争。由于注重依法建会,有力地增强了会员的法制观念,遵法守法已经成为会员的自觉行动。自建会以来,会员企业既没有发生过违法生产经营问题,也没有发生过个人违法事件。一位外省老板深有感触地说:“与露水河林区商会会员企业做买卖,让人一百个放心。”
    严把入会关。商会始终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接收会员,并制定了具体章程、标准和程序。明确规定,入会企业必须“自愿申请,由2名以上会员介绍,组织专人进行考核,由商会领导集体讨论通过”。对有不讲诚信、偷税漏税、制假贩假等不良行为的企业不予接收入会。去年,一位老板听说商会办公费用有些紧张,主动送来9000元想作为会费加入商会,但经过商会进行考核,发现不符合会员标准而被拒之门外。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商会影响越来越大,名气越来越响,本地和外地许多企业纷纷申请入会。这对商会解决会费而言无疑是件好事,但商会并没有降低门槛,始终严格按照标准吸纳会员。在这些申请入会的企业中,虽然有的是业务关系单位,有的是经熟人介绍,有的经济实力较强,但却因不符合入会标准而没有被接纳。由于商会注重会员质量,严格把好企业入会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敬重与信赖。有的外地老板说:“露水河林区商会不讲实力讲信誉,不重金钱重德行,不靠关系靠质量,这样的商会我们信得过。”
    创新激励约束机制。为了把加强管理、提高自身素质工作落到实处,商会积极探索创新,按照“有利于企业发展、简便易行、务实高效”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商会管理新机制。在会员企业中组织开展以“诚信经营好、经济效益好、安全防火好、安置就业好、光彩事业好”为主要内容的“五好竞赛”活动,以此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在会员企业内部,以“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开展“三德竞赛”活动,激发广大职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主人翁责任感,积极为企业和社会作贡献。实行“月评、季评、年评”,进行跟踪考核评比。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分别由商会给予表彰奖励。在竞赛活动中表现差的,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直至取消会员资格。到目前为止,商会已对5家不讲诚信的企业作了退会处理。通过机制创新,商会的管理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和水平不断提高,真正步入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四、加强党建工作,打牢商会凝聚力的基石
    会长艾正财不仅是露水河林区商会的掌舵人,更是有着坚定政治信仰的老党员。有着40多年党龄和丰富经验的他深刻意识到,民营企业要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党的领导。正是基于这样的坚定信念,商会刚刚组建不久,就主动提出申请,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在当地民间组织中第一个成立了商会党总支,并在实践中把党的建设与商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组织上为增强商会凝聚力提供了坚实基础和保障。
    加强组织体系建设。为了发挥好党在民间组织中的作用,商会党总支成立后,便在会员企业中组建基层党组织,做到了商会有党总支,具备条件的会员企业有支部,不具备条件的有党小组,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从组织上确保党的工作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同时,针对民营企业员工变化较快、流动性大,一些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实际,商会率先推行了党员登记卡制度,为会员企业每名党员建立了档案,并把企业中的一些“流动党员”、“口袋党员”组织关系落到商会党总支,使党员建档率达到百分之百。本着贴近会员、贴近实际、贴近发展的原则,建立党支部例会、党员生活会、党员学习会等八项具体制度。通过制度保证,有效地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创新党建工作机制。为了更好地加强党的建设,通过党建推动企业发展,商会党总支创建了“五个结合”新机制,即“党建工作与加强企业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相结合”。通过“五个结合”,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合木业公司原本是个单一木材加工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终端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多年来一直没有大的发展变化。针对这一问题,公司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集思广益,谋发展找出路,并发动党员通过各种关系和途径寻求新技术、新项目。经过全体党员的努力,企业不仅木材加工挤进了先进行列,还扩展了经营范围,由单一木材加工扩展到种植沙参、木耳和野猪养殖业。许多产品不仅畅销本地市场,而且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  目前这个企业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创新型企业。有效的工作机制极大地增强了党组织的向心力,要求入党的企业职工明显增多。仅近3年主动上交的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材料就达500余份,其中有15人被列为积极分子, 已有2人成为预备党员。
    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商会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组织部门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精神的同时,针对民营企业特点,组织党员开展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积极为企业发展作贡献”为主题的“争先进、创一流”活动,发动党员为企业发展“献良策、办实事、做好事”。昌泰木业公司资金、设备不足,无力扩大生产规模,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商会党员多方想办法,筹集资金,添置了设备,使企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产值和利润成倍增长,被白山市评为创业先锋企业。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商会党员牵头引进资金500多万元,协调货款近1000万元,引进各类人才30多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民营经济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11年6月,商会党总支被中共吉林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2011年7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吉林省委办公厅党刊室、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