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三轮车乱象”回潮

本报记者  咸凯慧

    关于城市规范三轮车运营这个话题,并不时新。多年来,我市居民好似对三轮车运营已经习以为常。单从车主角度看,为了生活,不偷不抢再正常不过。但是,三轮车主对三轮车私自改造、超速行驶及乱停乱放、闯红灯、逆行、抢行、随意转弯等行为对市民生命安全却造成了严重威胁。
    针对这一现象,我市相关部门于今年8月11日起,开始整治规范市区三轮车乱象,收到一定成效。市三轮车整治小组工作人员介绍说,经过前一阶段的整治工作,我市城区三轮车运营秩序有了明显好转。
    然而,国庆节过后,不少“胆儿大”的车主又开始“重抄旧业”。他们认为,随着省运会的结束,对三轮车的管理也会相对宽松,而这阵整治之风很快就会过去,“同行们”还是可以继续上路的。但是,市三轮车整治小组负责人则表示,此次专项整治活动,绝不是走形式。目前,已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18个市政府组成部门为成员的辽源市市区三轮车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5个专项工作组。同时,还组成了由市公安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市容管理局等部门2个综合整治组,坚决杜绝和打击非法营运三轮车上路。相关部门也一再强调,凡是主动放弃、退出非法营运市场的三轮车主,将不予追究;对于经教育后仍不悔改,一意孤行,继续从事非法营运的,由公安、交通、市容等部门联合查处,暂扣其车辆并依据《吉林省城市公共客运管理条例》处以1至3万元罚款;对不服从管理、无理取闹、暴力抗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据有关法律依法处理。
    随着城市发展不断日新月异,非法营运三轮车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畅通和市容市貌,“污染”着城市环境,给社会和谐带来诸多隐患。想要打造平安辽源、做好创城工作,我们有义务还给城市一个和谐有序的环境。作为城市的一份子,每个人都是城市的“文明窗口”,希望大家能从文明乘车这件小事做起,带动身边的人,拒乘“三轮车”,做文明市民、当文明使者,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安全乘车”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