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的坚守

——记朝阳村“五老”兰志国

赵立群  李福珍


    每天,朝阳村的人们总能看到一个开着面包车的老人,背着一个残疾孩子,有说有笑地一起上学、放学,外人一看肯定以为这是亲爷俩儿。其实,这一老一少根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这老的是朝阳村原支部书记兰志国,少的是朝阳村10岁残疾孩子王同学。朝阳村二组的王同学是一名残疾孩子,母亲离婚出走,家境十分贫困。在“五老”帮生活中,兰志国主动和王同学结成帮扶对子,在生活和学习上经常给予帮助。由于朝阳村没有幼儿园,还有身体原因,王同学只能由奶奶看管,兰志国了解情况后说:“这可不行,孩子得上幼儿园,这个年龄孩子需要多和外界接触,再说上幼儿园还能学点儿知识。”他主动帮助王同学联系山湾村幼儿园,和老师说明情况,最后王同学顺利地走进幼儿园。兰志国对王同学的奶奶说,孩子上学的费用你就不用操心了,还有只要我背得动,我就一直负责接送他。截止到今天,兰志国义务接送王同学已经3年。
    朝阳村与小学、中学距离比较远,每到开学,大部分家长用自行车和摩托车接送,赶上农忙季节和天气不好,大人、小孩都遭罪。兰志国家里有台面包车,有家长找到他,请他帮忙接送孩子。望着家长们期望的目光,兰志国毅然承担起接送学生的任务。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那些年纪小的、身体残疾的孩子他都亲自抱他们上下车。冬季路滑,坐车的学生多,车拉不下孩子,但是他坚决不超载,一次拉不下他就分两次接送,一天往返学校4次,起早贪黑,有时一个月下来学生交的车费不够汽油费的。有的家长过意不去,想给他涨点儿车费,他却拒绝了。他说:“我送学生不是为了挣钱,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少遭点儿罪。”
    兰志国担任朝阳村关工委副主任后,用了不到1个月时间,就摸清了本村青少年人数和“五老”人员人数,对他们的详细情况进行了解。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主动上门联系动员本村那些身体好、有威望、热心公益的老同志,积极参与村关工委工作,不仅成立了“十大员”、  “关爱团”,而且开展了各种关爱帮扶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在领导班子建设、“五老”作用发挥、健全制度、活动探索创新上,朝阳村关工委工作取得长足发展。2013年度被区评为“五好”关工委。
    2011年,朝阳村“文化大院”成立,由于缺少活动项目,一直人气不足。兰志国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上门动员爱运动的老同志组建秧歌队、健身舞队,请邻村教舞,还多次到区、镇相关部门争取支持,最后争取到50套秧歌服、一套音响、部分健身器材等。就这样,朝阳村60多人的秧歌队组建起来,每到傍晚,欢乐的大秧歌成为“文化大院”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兰志国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五老”做出了榜样,使朝阳村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时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