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空巢老人“空”了心

  敬老孝亲,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不仅仅是让老人们吃得好、穿得暖,对于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状态下的老人们来说,精神上的抚慰有时更能使已近暮年的孤寂心灵感到一丝温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增长的趋势日益明显, “空巢老人”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今天,当我们正在为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做着不懈努力的时候,是否也将目光投向了他们?

  采访对象:61岁的张淑芬

  “老伴去世早,儿子又没了。如果没有社区同志的关怀,我真不知道自己和孙子的路在哪里?”
  家住东吉社区6委1组的张淑芬是一位失独老人。老伴去世多年,有个独生子也在2001年去世了。去年,张淑芬又被查出患上了肺癌。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她苦不堪言,现在她身边只有一个11岁的孙子与她相依为命。
  张淑芬对记者说:“这些年,多亏了社区同志帮助我们祖孙两人。她们知道我家情况不好,就帮着孩子申请低保,给孩子买学习用品。我们这儿的网格长宋玉香不仅把我列在独生子女死亡的空巢老人计划中,申请了1600多元钱的补助,还经常给我家送钱、送物,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特别是当社区知道我患病后,立即帮我申请了1000多元钱的临时救助金,并且把孩子的低保金提到了最高标准。今年4月份,我在临上手术台前,通知书上留的都是我们社区的电话。我对医生说,如果我要是下不来手术台,你们就和东吉社区联系,他们一定会管我。”

  采访对象:61岁的成明华

  “老伴在家做饭,我去接孙女放学。儿子、儿媳在外地工作都很忙,我们当老人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家住东吉社区的成明华和老伴有一个儿子,在长春上班。由于儿子平日里工作特别忙,去年,老两口把4岁的小孙女接到了自己身边照顾。
  成明华说:“现在我和老伴每天的任务就是把小孙女带好。儿子、儿媳都在长春工作,虽说距离不算太远,可有时忙起来,也会一年半载回不了一趟家。孩子们现在正是打拼的时候,我们当父母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他们将来要是条件好了,我和他爸心里也高兴。”

  采访对象:86岁的李鸿珍

  “儿女都很孝顺,可我还是选择到养老院‘尝试’一下。我一个人住惯了,这样也能给孩子们少添麻烦。”
  20多年前,李鸿珍的老伴去世。从机关退休下来的李鸿珍坚持自己生活。她有5个儿女,一个女儿已定居美国多年,两个儿子住在长春,两个儿子住在辽源,儿女们现在都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
  在竹田老年公寓,记者眼前的这位老人头发花白,精神矍铄。她对记者说:“我的儿女都很孝顺,但是去年这个时候,我还是提出要到养老院来‘尝试’一下。起初孩子们不同意,可是见我执意要来,也就尊重了我的选择。”  
  “其实我们现在很多人都被旧观念束缚了。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将来的小夫妻要照顾4位老人,根本照顾不过来。我总琢磨着,只要这里的生活环境还行,特别是衣食住行都有人帮我打理,到养老院生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最起码减轻了儿女们的负担。不过,逢年过节,我还是会去孩子们的家中与他们一块儿过节。”
  李鸿珍老人是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她是老干部大学文史班的老学员,每周除了要去上课,还会在家中养鱼、练字来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

  采访对象:荣淑杰、陈世君夫妇

  “时刻都要保证电话畅通,因为与女儿每天通个电话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孩子离家这么远,我们能不惦记吗?”
  荣淑杰、陈世君夫妇有两个孩子。儿子在长春上班,女儿在广州上班,平时家里只有他们老俩口儿。
  荣淑杰说:“孩子离家远,我们当父母的惦记是肯定的。每天儿子、女儿所在地的天气预报我是必看,提醒他们增减衣服,出门带伞。特别是女儿在广州,有时一年回来一趟。要是赶上节假日客流高峰期,车票还买不到,我们与他们联系基本上只能靠上网视频和打电话。女儿也惦记着我俩,基本每天都要和我们通个电话,谁让离得远呢,没办法。”

 

  请对空巢老人的关爱多一些 再多一些

  记者在东吉社区采访时了解到,仅这一个社区就有空巢老人246人。可想而知,社会上空巢老人的数量占比之大。面对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城镇空巢老人和农村“空巢老人”,都亟需包括子女在内的来自全社会更多的关爱。
  关爱“空巢老人”不仅仅只是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社会都应给予关注和关爱的一件大事。
  如何让老人们从“空巢”中轻松地走出来,是我们每个人应想应做的事情。让我们共同努力,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科学探索关爱“空巢老人”的途径,在充分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所需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精神幸福指数。我们相信,有了大家的关爱,空巢老人一定会从孤独走向幸福,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的晚年生活。

  别让一个“忙”字疏远了距离

  人上了年纪,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失落感。而面对迫于生活压力的子女,老人们又常常会摆出一副“坚强”的样子——“家里没什么事,你们就安心在外工作吧”、“我和你爸都好,孩子有我们照顾着,你们不用惦记”…… 父母理解儿女只需要一个理由就够了,那就是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工作中,而这份“坚强”的背后更多的是无奈的孤独。
  有数据分析,在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60%。而达到疾病程度,需要医学关注、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比例占到10%至20%。由于现在社会针对老年人的电视节目少、健身娱乐设施不足,导致老人的精神生活贫乏,再加之空巢老人社会活动减少、子女关怀不够,极易引发精神疾病。研究表明,老年人精神疾病主要以老年性痴呆和抑郁症为主,其患者人数正呈逐年上升趋势。
  其实多数老年人还是很渴望子女的关怀。这份关怀,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尽管如此,子女们常常会以简简单单的一个“忙”字,让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距离变得遥不可及。要知道,再忙,做儿女的也要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再忙,也要挤点时间陪爸妈聊聊天;再忙,也要懂得为人子女应尽的孝道,要依靠国家立法去提升道德层面,那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
  总之,别以“忙”字作理由,伤了父母心,疏远了父子情、母子情。

  老年人要学会自己“找乐”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有出息、有抱负,让他们羽翼丰满,展翅飞翔,而那一刻真正到来的时候,父母却要在心理上经过一段十分矛盾又痛苦的过程。
  现在有很多中年人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学着调整心理状态,减少对子女的感情投入,降低子女回报父母的期望值,逐步减少对子女的依恋状态。
  而对于老年人来说,“空巢”虽冷清、寂寞,但如果能从那个“小圈子”里走出来,一定会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同时,老年人不要封闭自己的精神世界,要尽量保持心情愉悦,多与周围人接触,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可以通过养花养草、学电脑、练书法、唱歌、跳舞等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使自己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起来。

  听听儿女们怎么说

  网友苹果树:高中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尽自己的能力考一个远一点的大学,越远越好。当我在离家2000公里以外的大学校园里时,我突然觉得很失落,原来我是如此的思念父母。定下心来,希望自己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把爸妈接来一起住。
  网友豆豆鼠:前些天我生病了。妈妈听说后,第一时间就赶到深圳来照顾我。可自从我出来工作后,就从来就没听父母说过他们身体不适的消息。昨晚,爸爸偷偷给我打电话说,妈妈这几天因为风湿,每晚都很难入睡。听后我心里很难受,因为每次和妈妈通电话,她都告诉我说她身体好着呢,不用惦记。可怜天下父母心。所以我决定,今年我一定要回家过年!
  网友sunny: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现在是一家企业的高管。父母辛苦了一辈子,靠种地把我培养出来,真的很不容易。每次接他们二老来我这里,他们都说,在农村住惯了,来城里住不适应。我觉得他们是怕给我添麻烦,怎么对他们说,他们也还是执意要回农村去。我打算今年给爸妈家里的房子重新翻修一下,让他们住得再好一些。
  网友我长大了:小时候盼长大,长大了又希望可以回到小时候。怀念生活在父母身边的每一天。那时觉得他们很唠叨,现在觉得很亲切。要不是爸妈悉心照顾,又怎么会有我的今天。感谢爸妈,我永远爱你们。
  网友快乐的小王子:昨天和父母通电话的时候,他们对我说,等他们老了就去养老院。我当时就急了,还生气地挂断了电话。事后我也想,其实爸妈就是不想给我添负担。可是他们却不了解我的想法,我只希望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都要让父母和我生活在一起,因为我们永远都是一家人。


落寞的背影
孤独的心
身体好一些的老人替儿女照顾孩子
新兴社区工作人员为老人送去新衣
鸿民社区工作人员史姣达来看望老大爷
李鸿珍老人在练习书法中自得其乐
伸出双手拥抱美好生活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于蕾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张爽 摄
  本版策划 郭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