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里装着群众,群众眼里才有我”

本报记者 王君开

    村支书闵宪臣(左二)和乡亲们正在建“六位一体”的农家书屋。 本报记者  胡希伟  摄

    8月31日,星期日,接到朋友电话,说是东辽县云顶镇进步村农民霍君想找记者采访他们的村书记,能不能去一趟。做记者工作这么多年,农民主动找记者采访村书记还是第一次。于是便答应了朋友,几个人一起驱车向云顶镇奔去。细心的霍君怕我们路不熟,身穿迷彩服骑着摩托车在通往云顶镇的路口等我们。汇合之后,霍君带路,我们很快来到了进步村村部。 村部旁边正在建一栋新房子,一位个子不高的人正在那儿指挥。霍君用手一指说,张罗的那个人就是我们村的党支部书记闵宪臣。
    闵宪臣在云顶镇这片儿,是个数得着的“能人”——自己有经济实体,建材厂开得红红火火,曾获得过“辽源市十佳厂长经理”和“东辽县十佳青年”等荣誉称号,连续5届当选为“东辽县人大代表”,作为一名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被县里破格转为公务员。2011年4月,云顶镇党委派闵宪臣到进步村当书记。2年多来,他筑路修桥,实现了组组通。路好走了,村民可以脚不沾泥地出行,买粮的经纪人也乐意到村里收粮,现在1斤玉米比过去能多卖1分钱。冬天里,为了方便村民出行,每逢下雪天,闵宪臣就出动自己的铲车上路清雪,保证村民一年四季都能在光溜溜的水泥路上行走,邻村的群众都羡慕进步村摊上了个好支书。
    今年,闵宪臣经过努力,让进步村成为了“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借试点村这个东风,闵宪臣想让进步村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已建成垃圾点5个,“六位一体”的农家书屋也正在建设中,村部门前的荒草甸子已建成占地9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村里的秧歌队也成立了。过去是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现在一黑天,村民就聚在一起扭起大秧歌,锣鼓声、唢呐声伴着村民的欢笑声,呈现了一幅新农村的和谐景象。
    村里想干点啥,都需要钱,钱不够闵宪臣就自掏腰包,这几年来,他给村里填补了几万元。他坦然地说,我就一个女儿,留钱多了也没用,群众眼里有我,我能给村里的老少爷们做点事,花钱也值得。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安排富余劳动力,2012年,闵宪臣东奔西跑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了辽源市全香酱菜酿造有限公司,公司用工全都是进步村的村民,农民在家门口就能进厂上班。在这家工厂上班的村民赵风华说,多亏了闵书记引进了这个“宝贝疙瘩”,现在是种地、上班两不耽误,还多了一份收入。全香酱菜酿造有限公司经理张福增对记者说:“到进步村投资办厂,就冲着闵书记来的。当时有几个地方让我去,我思考再三,最后还是决定落户进步村,是闵书记的人格魅力吸引了我,到这里办厂心里有底。现在闵书记正在为厂子用电的事帮我协调呢,我打心眼儿里感谢他。”
    找记者采访的霍君虽不善言辞,但他也忍不住地说,我看电视里介绍“最美村支书”,我感觉我们的书记也是最美的。他不图名、不图利,一个心眼儿都用在俺们老百姓身上。今年换届,闵书记又一次满票当选,大家伙儿特别拥护他,有他,我们就有了“主心骨”,啥困难都能帮着解决。前几天7组的“五保户”韩风忠家的房子太旧了,几乎不能住了,闵书记便张罗着帮他盖房子,现在刚刚盖完,大家伙没有不夸闵书记的。我自己不会写啥,就找你们来了,就是想表达一下感激之情。
    采访结束了,走在希望的田野上,秋风将道路两旁的庄稼吹得沙沙作响。丰收在望的进步村掩映在花红柳绿之中,一幅浓墨重彩的进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图画在闵宪臣的笔下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