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厨具升级换代看变化

本报记者 王茵

    老同学新房装修,热衷厨艺的她和丈夫一商量,花一万多元装了套排烟集成灶具。搬家那天,为了显示这套家什物有所值,夫妻俩还特意给我们上演了一段煎炒烹炸。还别说,大烹大煮之下,厨房确实没什么油烟,于是,我暗自决定,什么时候,给老妈也弄上这么一套。
    老妈退休前是一所学校的老师。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的她对自己的评价是:是一位好老师,但不是一个称职的“家庭煮妇”。或许正是由于对自己厨艺的否定,她这辈子对厨房电器有着特别的喜好。
    小时候,我家住最老式的东北民居,对面屋、对面炕,大锅饭、大锅菜。那时候做顿饭得先生火。扒炉灰、点柴火、摇风轮,引着煤块儿,上面再盖上煤面。火不旺的时候先做饭,火旺了再做菜。那会儿,老妈常挂在嘴边儿的一句话就是:“啥时候要是划根火柴就能吃饭,该多好!”
    1985年,我家添置了第一件厨房电器:一台三角牌电饭煲。于是,做饭的程序终于简化了很多。再后来老爸老妈陆续涨工资,我家又添了液化气灶。这回,果真划一根火柴就能吃上饭了。
    十几年后我结婚,母亲除了陪嫁外,还送了我两样特别的礼物:一套液化气钢瓶、灶具和一台电波炉。尽管那套液化气灶具直到几年后我上楼才真正发挥了功用,而那台电波炉几乎没怎么用过。在母亲看来,还是觉得厨房电器特别重要,是生活的最大帮手。
    这几年,我工作压力大,常常顾不上吃饭。老妈知道后,特意跑去商场,给我选了台微波炉送来。她嘱咐我,有空儿的时候,可以多做一些主食,放冰箱里,饿了随时再用微波炉温一下吃。这一次,那微波炉倒真是物尽其用,现在足足效力了四五年。
    如今,我们一家人外出,进了商场,经常是不看别的,直奔厨房小家电,什么豆浆机、榨汁机、米糊机、电磁炉、阿迪锅、电压力锅,样样都看,只要添置一件小家电,全家人都会多一份新奇与兴奋。
    那些锅碗瓢盆背后折射的是酸甜苦辣的日子,奏响的是时代进步的乐章。昨天已远在千里,未来,仍有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