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上的思考……

本报记者  李锋

    斑马线,道路交通最常见的一个标志,设置的目的是让行人和车辆都能顺利、安全地穿越道路的保障线。
    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有了这样的规定,人们就会形成一个固定的意识——行驶在斑马线上会得到车辆避让,是安全的。
    然而,这样的意识有时候会被现实击碎。走在街上,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汽车在斑马线上不但不礼让行人,还经常与行人抢行;更有甚者,个别司机还加速冲向斑马线。这样一来,在没有红绿灯的地方,过路人即使走在斑马线上也失去了安全感。正因如此,很多人抱怨有时候过斑马线是险象环生,如同过“生死关”。
    斑马线不让行人,部分司机难辞其咎。斑马线上,部分司机用汽车与行人争抢时间、拼比“胆量”着实是车德缺失的表现。但是,我们也不能把“斑马线上,车不让行人”的现象都归咎于司机,行人在一定程度上也负有责任。有太多的行人根本不走斑马线,习惯于“中国式过马路”,不管在路段的哪个地方,只要自己方便,不管有没有斑马线,不管有没有红绿灯,一副“我但过无妨”的模样。许多人为了少走几步路,即使有过街天桥也不走;明明来不及穿越马路了,也争分夺秒地往前冲,宁愿把自己“晾在”路中央,任凭双向车辆贴身呼啸而过,也决不甘心在路边稍等片刻。某些行人冒着生命危险与汽车比拼“勇气”,甚至翻越护栏。久而久之,司机和行人之间的遵守交通规则意识也就越来越弱了。
    礼让斑马线,要想不折不扣地执行,我们除需完善交通设施、加强交通教育和培育健全交通文化外,更应该重视遵守法制和规则意识的教育,让遵守法制和规则成为全社会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