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艺人韩秀梅:一把泥土塑成关东风情

本报记者  赵强  摄影报道

泥塑艺人韩秀梅。

    泥塑,民间俗称为“彩塑”,是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泥塑艺术它早已走出了国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经济的繁荣,泥塑的现场制作已经难得一见,而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人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这项技艺。她就是在第二届中国(长春)民博会中被评为“优秀民间艺术家”、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的传承人——韩秀梅。
    “捏泥人已经有近20年的时间了,我最喜欢的一组泥塑作品就是《林海雪原》。”近日,记者走进了西安区民间艺术馆,52岁的韩秀梅的泥塑工作室里,承载了民俗艺术展览、民俗艺术品创作和青少年艺术教育三大功能,展出的泥塑作品300余件,包含东北民俗、民间故事、矿区文化等系列主题。记者在展馆的一角,看到了《林海雪原》系列主题的维妙维肖的孤胆英雄杨子荣,青春有朝气、聪明有智慧立下了无数奇功的少剑波,也有阴险狡诈、作恶多端的“座山雕”,那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映入眼帘,再现了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敌对分子英勇作战的画面。
    52岁的韩秀梅,身上有着一种纯然的安静和儒雅的气质。一团再不过平常的黄泥,几把自制的小刀,一支小小的细签,就是这些看似平常的物品,经过韩秀梅手里一捏一刻,便有了灵性与生命力。村头纺线的老妪、手拿长杆旱烟袋的老者、憨态可掬的小鸭子、扭秧歌的民间艺人等一尊尊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泥塑艺术品,再现了关东特有的民俗风情。
    多年来,韩秀梅一直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才气,将关东民俗风情融汇于泥塑的表现手法中。她的泥塑,真实生动,各具特色,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充满了浓厚的乡土乡情,无不令人赏心悦目。她创作的泥塑作品是完全依据人物和动物语言特点来自由想象,无限度的拓展捏制空间,最大限度地来缩短构思与作品的距离。她使用的广告色彩涂料着色,也深受广大泥塑爱好者的喜爱,很快得到了艺术界名人、专家的赞赏和认可。
    韩秀梅今天取得了事业上的如此成就,不得不谈及曾经一段难忘的经历。出生于东丰县大兴镇的韩秀梅从小就喜爱绘画,闲暇之余的她,一个人常常在地面上、废纸上留下“作品”。而系统学习美术还得从就读初中时说起,那时候的她痴迷于绘画,利用业余时间,经常到东丰县文化馆,成天跟在美术老师后面学习绘画。也就是在那里,她掌握了基础的美术知识,学会了素描和国画,为她今后的泥塑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韩秀梅回忆,在她19岁时,全家搬到了辽源市灯塔乡太阳升村。此时因家中困难,她不得不选择在一家工厂打工,但她一直没有放下心中对绘画艺术的追求。后来,待到她结了婚、生了孩子,就再也没有提及曾经心底的绘画梦想。直到1995年,一次“意外”又一次重燃了她对文化艺术创作的梦想。那会,她的儿子读小学四年级,在一次班级举行的绘画比赛中,韩秀梅辅导儿子完成的泥塑作品出乎意料的夺得了第一名。从此以后,韩秀梅就对捏泥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她以泥土为原料,按照自己构想的人物、动物形态,开始一边琢磨一边捏,久而久之,泥塑艺术将她的世界晕染成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王国。
    如今,在她创作的3000余件作品中,有30余件被我国多个国家级博物馆收藏,10套作品获得了吉林省版权局专利。与此同时,为了让泥塑产业在西安区发展壮大,西安区委、区政府加大了对韩秀梅关东民间泥塑艺术的扶持力度,使其推进市场,进一步推动泥塑艺术品的产业化发展。同时,韩秀梅的泥塑作品还被辽源市旅游局评为“旅游推荐商品”。现在,韩秀梅的关东民间泥塑艺术已经成为了辽源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虽然至今已获得了诸多项殊荣,但韩秀梅对自己的作品还不是很满意,为了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泥塑作品,她正在努力尝试着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进一步探求将雕塑技艺和本土特色的有机结合,早日形成自己独具匠心的雕塑风格,让更多的人体会到泥塑作品的艺术魅力。